五一长假期间的5月1号到4号,我们单位的年轻人和另外若干个单位的年轻人、超龄年轻人及其家眷,一起参加了市青年联合会组织的湖南郴州之旅。我们一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近百人,乘坐两辆据说是全佛山最好的大巴外加以一部中巴,5月1号一大早便浩浩荡荡向郴州进发。
汽车行驶在京珠高速上,沿途山峦跌宕,凉风习习,白云飘飘,阳光并不猛烈,真是个适合远足的天气。我选择了靠窗口的座位,戴上墨镜和耳机,侧头听着广播,觉得很舒适。同事几个则在车里有限的空间中打牌消遣。车旁驶过很多自驾旅游的车队,贴着统一的logo和编号,有深圳“越野越酷”,广州的“湖南风情旅”等,最拉风的是一个清一色一汽大众的自驾游车队,至少有30辆,在车身在阳光反射下灿灿生辉,很是壮观。
广东地处丘陵地带,真正平坦的也就沿着海岸线狭窄扁长的区域,如雷洲半岛、珠三角平原及其冲积区、潮汕平原,大部分人口、工商业文明聚于这些地方,这些区域也是经济文化上最以让广东人自豪的。除此之外,广东大部分地方都是小丘陵和山脉,也就是所谓的山区。从广东和湖南隔着南岭山脉,而南岭山脉又连着云贵高原的横断山脉,因此当我们坐车经过韶关时,便要经过许多隧道,看到许多山。有些山带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一片平整的土地上,环绕着绿水竹林,突兀的耸立着一块块小山般的巨大石块,让人感叹着巨石从何而来,莫非是远古时代的巨人搬运石头时遗留在半路的?
佛山到郴州约600多公里需要行车6个小时,路上我们在韶关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吃午餐,同行的人们骂骂咧咧,咽下了一顿纯粹为满足生存需要的午饭。饭后大队人马进山参观,所谓的森林公园就是一级级石台阶延伸到峡谷远方,沿途有山、有水、有瀑布、有指示牌、有挂在网上的蜘蛛,一如以往到过的许多山。唯一不同的就是上次同事们走在我前面,这次我走在他们前面。当我们大汗淋漓的登上山顶的瀑布,却也别有一番征服的快感。山风夹着瀑布的水汽迎面吹来,打在脸上,令人精神一爽——毕竟那些怕苦怕累,半途而废的驴友们是享受不到这种快乐的。
夜晚7点多终于到达郴州临近的资兴市(郴州属下的县级市),到达我们下榻的资兴宾馆。进门时我们留意到大门口的三颗星,心想这间客栈再差不会太差吧?拿到钥匙牌之后,小姐指着隔壁的副楼对我们说,你们住在那边,心顿时凉了一半。进了门看到屋内的陈设,心凉了另一半,椅子上未掉的油漆依稀可以看到“资兴招待所”的字样……
一夜无梦,第二天5:00起床,百多号人磨磨蹭蹭直到8点才出发,前往东江湖漂流。各位如果手头有湖南地图,看看他的下方会找到郴州市,打个比方他的形状和佛山有点像,也是正三角的形状,郴州在正中央,资兴差不多南海桂城的位置,我们要去的东江湖在顺德那个方向,地图上蓝色的如同一个巨大英文的 “L”就是东江湖啦。(5月3号去的仰天湖草原在高明那个方位)
沿途经过小东江,幸运的看到传说中的“雾漫小东江”。山路左侧的峡谷中,水面上、树丛间弥漫着浓浓的白色雾气,早晨阳光照在上面,给万物镀上一层金色的光晕。一切显得有点不太真实,因为我不太相信如此美好的景色就在眼前,同伴说这简直就是RPG游戏中的意境嘛。在山谷的转弯处,景色最佳,过后就雾气渐淡了。一路上,路边的草丛挂着露珠,当地农民或扛着农具、或悠闲的坐在自家木楼前剥着谷物,不急不忙的样子。而路边的标语可以看出当地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决心。摘录如下:
“郴州是粤港澳后花园”;
“谁敢砸郴州的牌子,就砸谁的饭碗子,谁敢捣乱一阵子,就捣乱谁一辈子。”
呵呵,文笔不错哦!
2.我们的车上有个当地导游,一个漂亮的湖南妹子,她无不自豪的向我们介绍东江大坝。那确实是一个宏伟的大坝,在东江湖和小东江交接处把湖水拦腰截断——高峡出平湖,连毛泽东笔下的神女都要赞叹吧。然而关心环保的朋友肯定对大坝这一人类伟大的创举持保留态度,流水不腐,科学家告诫,流水在静止时所经历的化学、热力和物理变化会严重污染一个水库及其小游的河流。结合当前世界上巴西、加拿大等国的拆坝运动,也许人们应该反省大坝的功用。
汽车先到达东江码头,由这里坐快艇前往黄草镇,到黄草镇后乘环保车前往深山里的漂流码头。码头边的广场到江边船码头是个斜坡,落差有近30米,也就是十几层楼的样子,正对着宽阔的东江湖的入口,视野相当开阔,颇有魏武当年“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气势。我对同事说,怪不得历史上那么多英雄人物为江山争破头。他略有所悟的对着我说出两个字:“傻×”。
乘快艇从码头到黄草镇约需45分钟(东江湖够大吧?),有两种选择,乘坐一种类似乌篷船速度较慢,船贴近水面,风大浪急且颠簸,适合寻求刺激的年轻人,另外一种大型快艇速度快,平平稳稳适合小朋友和妇女。沿途可看到碧波万顷,白鹭点点。到达黄草镇后团友门把贵重物品寄存,并换上漂流衣服(真TMD,进换衣服的地方可是要¥的),用密实袋装好上替换衣服随身携带。在镇上手机是基本没有信号的,为了接了一个急电我上上下下,扭了一会屁股才打完。
黄草镇的漂流是此次旅游的重头戏,全程28公里,约2小时,落差有几十米。工作人员把游客按十到十二个分组,穿上救生衣,分开坐在橡皮艇的两侧,每艘船配两个船夫,一个撑杆掌舵,另一个划桨。很多人穿上雨衣,忙着把衣物用塑料袋装好捆扎在船中间。每个人手里都握着此次漂游的武器“水壳”(瓢)或喷枪,奸笑着左顾右盼。一场大战即将开始,码头上空弥漫着战前的紧张气氛。
天空飘过几朵白云,太阳却不知那里去了。我上了船还没搞清楚状况,四面八方来的水已经落在头上、身上。开战咯~我们奋起组织反击,挥舞水壳,眼前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