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旅游在线:专业旅游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 旅游资讯网 >> 国内旅游 >> 湖南旅游 >> 正文

不老沩山

作者:heppo    国内旅游来源:旅游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9-18
 

不    沩山,地处宁乡西部,为雪峰山之余脉。清代著名学者陶汝鼐说:“衡岳之下,山之大者数十,而沩最著。”仰望沩山,云蒸霞蔚;俯瞰沩山,美景如画。如此秀丽的山水人文之地,也就滋生着儒、释、道诸多文化丛林,千年古刹密印寺就坐落在大沩山的崇山峻岭之中。

    密印寺是我国佛教禅宗五派之首沩仰宗祖庭,是佛教界的“黄埔军校”,为唐代高僧灵佑所建,始建于公元807年。寺内壁上嵌有饰金佛像12988尊,为世界佛寺奇观,极具历史文化价值,密印寺在唐朝的开明政治中轻松实现了自己的宗教运作,大师相继从这里走出:灵佑禅师开创沩宗,完成了著名的《陶神论》,接着,其高徒慧寂走出沩山,一路传经布道,来到江西仰山,完成了仰宗。从此,佛教禅宗五派之一的“沩仰宗”正式建立,密印寺也成了佛教“沩仰宗”的祖庭。到宋朝时,密印寺囊括了同庆寺、加悟寺、三塔寺、花果园、观音堂、莲花庙等大小建筑。当时,它的深山宗风和京都临安灵隐寺的闹市宗风刚好形成了两个极致,宗教领域的泰斗密印寺和灵隐寺,也开始成为国内佛学界的“双子星座”,光耀华夏,并驾齐驱。此后,密印寺屡经风雨,却屡毁屡建,其精、气、神历经风雨洗礼,愈来愈光彩照人。

    密印寺规模宏大,建筑雄伟,雕梁画栋,气度不凡,山门正面成三层牌楼式,有养生池等古建筑,正殿又叫万佛殿,它是两层宫殿式大殿,殿基用花岗石建筑,殿高30米,四周有石柱38根,屋顶覆有黄色琉璃瓦,殿内有大佛三尊,四壁嵌有饰金佛像12988尊,故称万佛殿。此外,还有禅堂、祖堂、左右配堂、斋堂、寝堂、辅堂等建筑,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十方丛林之一,唐宣宗时僧人多达1500多人,到宋徽宗时多达3700人,规模之大,一时无二。历代皇帝均对密印寺青睐有加,唐宣宗亲题“密印寺”御匾,宋神宗赐“报恩寺”御匾,宋徽宗、顺治、雍正、乾隆、道光等皇帝或亲赐墨宝,或接见住持,无比宗隆。

    从密印寺发源的沩仰宗,高僧大德,代不乏人。自1913年至今,中国佛教协会共七位会长,其中有四位与密印寺结下了不解之缘。寄禅、太虚、虚云大师是密印寺住持,现任全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师则是沩仰宗的第十代传人。沩仰宗第九代传人宣化上人模拟密印祖庭在美国洛杉矶创建万佛城,现任万佛城住持度轮是宣化弟子,在美国宗教界享有崇高地位。沩山下的巷子口、沙田、黄材一带,诞生了唐代著名诗僧齐己、宋代状元易祓、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全国政协副主席谢觉哉、解放军上将甘泗淇。唐代相国裴休、宋代抗金名将张浚及其子、大理学家张木式都因眷恋这一方山水而长眠于此。著名诗人王维、张继、陆游,两江总督陶澍,、旷代逸才杨度,民国首任国史馆馆长、著名文学家王运,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等均到此一游,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佳话。1917年,毛泽东与同学肖子升游学来到宁乡,一路风尘仆仆来到沩山密印寺,与住持太虚深谈三天二晚,感悟“救国救民在于找到大本大原,1936年同斯诺谈话时还曾深有感触的谈及此事,1956年毛泽东亲嘱宁乡县委书记张鹤亭“沩山是个好地方,有个密印寺,一定要好好保护。”大名鼎鼎的法海和尚代太子李恒出家,是裴休之子,也出自于这所寺院。他们的名字,与密印寺紧密相联,成为了密印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005年9月20日,是密印寺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天。

    这一天,中国湖南宁乡首届国际佛文化节在这里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高僧大德、政界要人、各界人士7000人参加了盛会。佛文化节举办了开光仪式,上演了国内首部梵呗剧,并举办了首届国际佛文化节学术论坛活动,成为当年国内最大的朝宗盛会。以此为契机,密印寺得到了大规模的修复,寺内在保持原风貌不变的情况下,得到全面完整的整修,并新建了密印大道、密印广场等。

    千年古刹密印寺,在新世纪阳光的照耀下,拂去尘埃重放佛教圣地光彩,展现出了更加迷人的风采和魅力,吸引了海内外游客的纷至沓来,吸引了国内外佛教界知名人士。香港佛教界最具活跃性和影响力的佛教团体——三德弘法中心主席释净雄于今年7月下旬率领10多位僧人,正式接管宁乡密印寺,成为该寺新住持。他接任后,将大手笔修缮密印寺,计划再征地400亩,把密印寺还复修建成国际知名禅修中心。


原创文章不老沩山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旅游资讯网 原文地址:http://www.tripzx.com/guoneilvyou/hunanlvyou/108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