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清晨,到长沙参加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第三届年会的40多名理事会成员体会着太阳还没有出来时的南方特有的热浪,满怀着喜悦和激动,乘专车腾跃在曲折而绵延不绝的去毛泽东、刘少奇故居的路上。令人觉得异常的是,在湘西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几乎是同时诞生了新中国的两位无与伦比的伟人,并且他们的故乡相距仅有30多公里。一会儿,汽车来到了花炮故乡——浏阳。也许是因为小时候没少燃放浏阳花炮的缘故吧,看到浏阳这座古老而又生机勃勃的城市,心中竟涌动起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不多时,车子又驶入雷锋故居——雷锋镇。湖南,在中国近代史上,曾产生过多少伟人和名人志士,这给我们本来就十分激动的心情又平添了几分对湖南这块神奇土地的敬重之情。
我平时经常听歌词中唱到和在报刊中看到“红色的土地”的说法,却从来没亲眼看到“红色的土地”是什么样子,现在才第一次看到那红色的土地的形象。在长沙通往宁乡的路上,时而是坦荡的平原,时而是崎岖的丘陵。在丘陵地带,偶尔出现一块或几块像刀削一样的红土坎儿,那不是普通的红,是深红,红得浓艳,红得发黑。地域辽阔的中国啊,北方的黑土地,晋中的黄土地,湘西的红土地,构成了中华民族这块色彩斑斓的美丽图画。仅这块神奇的土地,就值得我们为她高歌,为她欢腾,为她翩翩起舞!
汽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高速穿行,第一站到达宁乡县花明楼乡刘少奇故居。刘少奇,这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生前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兼国防委员会主席等职。可是,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1969年10月17日,病重在身的刘少奇被用担架抬着,用飞机运往河南开封,被关在一个监禁极其严密的小院里,病情迅速恶化后,不到一个月,也就是11月12日含冤逝世。新中国的一代伟人、国家元首就这样结束了宝贵的生命。在刘少奇故居广场,刘少奇的巨幅铜像矗立在广场中央,这位世纪伟人以他犀利而深邃的目光日日夜夜傲视着苍穹,俯瞰着芸芸众生。我们似乎看到,面对着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在这位老人的心底,似乎掀起了绵绵不绝的狂涛巨澜,带着安然,带着欣慰,带着伟人那种豪情壮志备受压抑后因后人的奋斗而初见成效带来的心情的释放,他好像在预言中国的未来,好像在以他那坚定铿锵的语言告诉小小寰球的政治家们,将来的中国将以她独一无二的面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强大的中国将惠及全球那些应该受到关注的国家的人们;由于中国经济的强大,世界政治经济总体格局将被改变。
沿着宽敞明净的台阶走一段路,来到刘少奇纪念馆。根据碑文介绍,此馆1984年筹建,1988年11月24日建成。馆址距故居约300米。整个馆共有8个展室、一个声像厅和2个纪念亭。主体建筑3100平方米。故居在纪念馆北面约250米的地方,是一栋半茅半瓦的土木结构农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馆陈列面积约为900平方米,有藏品3000多件,其中刘少奇生前使用过的遗物近800件。这些遗物中,有生活用品,办公用品,还有刘少奇青少年时代用过的农具以及1961年5月刘少奇回乡考察时睡过的床铺和用过的草帽、眼镜、公文包等。特别珍贵的有刘少奇赴苏访问时穿过的水獭大衣和用过的袖珍收音机,还有一对一直使用到逝世前的海棉枕头。另有反映刘少奇生平业绩的照片1000余张。
参观完纪念馆,再走一段路,路过一段随着路面起伏而起伏的漂亮的商业厅,就来到刘少奇故居。
刘少奇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坐东朝南,为土砖木结构、稻草与小砖瓦覆顶的农村四合院,共有大小房间20间半,建筑面积约380平方米。故居前临池塘,后依一抹低矮的山峦,整个故居被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环抱着。正堂左边为邻居,右边为刘少奇故居,分为堂屋、正房、书房、饭堂、厨房、烤火房、猪牛栏屋及杂屋等。文革中,刘少奇故居遭到严重破坏,1980年3月按原貌修整后对外开放。大门额上悬挂着邓小平题写的“刘少奇同志故居”的横匾,大门两边的对联为“日月公愁云,六字沉冤,浩浩神州遗永恨; 山河昭亮节,千秋伟绩,熔炼青史纪精忠。”
堂屋内陈列着一本清朝同治十年的历书和1961年5月刘少奇、王光美在故居的合影。由堂屋向南至刘少奇二哥刘云亭的卧室,摆放着书、床、太师椅等。刘少奇1961年5月回故乡时曾在此住宿办公。出此卧室可至酒房,这是刘家以前储酒、卖酒的地方。由酒房向东,至刘少奇的大哥刘墨卿的卧室。与刘墨卿的卧室并列的是刘少奇父母的卧室,有床、床头柜、书桌、板柜、梳妆台等。刘少奇的父亲刘寿生1910年病故,其母1931年病故。客厅是一件横卧屋,有香烛柜、八仙桌、条凳等。林横堂屋的是刘少奇三哥刘作衡的卧室。值得一提的是,刘少奇的故居专设有书房,足见刘家对子女读书的重视。
从刘少奇家出来,往左一拐,来到刘少奇邻居的家。院落是我国中南地区农村人家的典型院落。走进大门,往左拐,就是一眼小井。整眼井只有一个直径30厘米左右的竹筒,这根竹筒似乎是斜插在地里,中有一根抽子,汲水时只需轻轻一拉,地下水就从中汩汩地流出来,连续抽拉,水则连续不断的涌出。我试了几下,果然挺省力,水的流量却不小。好几个人则在水涌出那一刻盛满了好几个盛水的工具。我也从中感受到了为他人做事的快乐,特别是为那些不知名的地区的人们做事更是给人一种说不出的快感。
走进左首的一间屋子里,有几个人正在饮酒,看到我和江苏南通的沈益兵两人的到来,其中的一个老者则用我们半懂不懂的湘西话邀请我们入席。看到他这么盛情,我们真有些惶恐不安,不知是入座还是不入座,入座恐怕有诈,不入座恐怕辜负了主人的盛情。还是沈益兵胆子大,他就直出直入地问上了那个老者“喝酒收不收钱”。老者听后哈哈大笑,我们被他笑得不知所措,看到我们那窘迫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