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旅游在线:专业旅游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 旅游资讯网 >> 国内旅游 >> 湖南旅游 >> 正文

曾国藩墓记游

作者:heppo    国内旅游来源:旅游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9-18
 

    曾国藩是湖南双峰人,出身低微的他28岁即以进士及第,此后,他历任礼部侍郎、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并受封一等勇毅侯、太子太傅,可谓位极人臣。这位一生都处在权力颠峰、对近代中国影响深远的传奇人物,身后会有一个怎样的归宿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走近了曾国藩墓,走进了那段扑朔迷离的历史……

    地图显示,曾国藩墓位于黑石渡大桥以南的坪塘镇附近,距离涉外约80公里,除此之外,我对起一无所知。但第二天一早,我还是是跨上我心爱的坐骑义无反顾地出发了。 年富自然力强,2小时15分钟后,坪塘镇小吃摊上的油条已被我嚼在嘴里。 吃过早餐,驱车继续前行约一公里,拐进“长沙市水泥厂”的大门,再走上10分钟山路,猛一抬头,曾国藩气宇轩安的墓园已在眼前。我深吸一口气,将内心的慌乱稍作压抑,神情肃穆地走上了石级。

    进入墓园,迎面是一片不大的空坪,四周的护栏蜿蜒曲折,将整个墓园护卫起来。凭栏极目,宛若置身于王安石“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诗境之中。墓地山环水绕,正是堪舆学中理想的风水宝地。当年曾国藩猝卒于两江总督任上,灵柩运回长沙后,因天气炎热,仓促下葬于长沙南门外金盆岭。清廷为彰显其卓著功勋,派出专人另择福地,即是今日之址。

    曾国藩墓的面积并不太大,个中缘由,许是地形所限,也可能是惯于低调行事的曾国藩临终遗愿,对此,史料并无记载,我们也就无从考证了。 墓园开有东西两门,西门外齐腰的野草中横陈着几尊石像,其上爬满地衣,已不可辩识,近护栏处一尊似是曾国藩,尚且站立,亦已摇摇欲坠。 攀上石阶数十,就是半球状的墓体了,其前方有一道护栏,护栏上的两头石狮双目炯炯,不怒自威。护栏前是一只嵌入地面的石质香炉,但在从前的图片资料中未见记录,许是后来添置。墓体的后面,是一组大理石墓碑,正中一面高约2米,上书“皇清太傅大学士曾文正公、一品侯夫人欧阳夫人之墓”22字,对其生平事迹则未做介绍。人言曾氏其人“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可见曾国藩是一个很受争议的人物,曾国藩此举,或许是效法武则天,仅留下一块无字碑,而将自己的历史功过交由后人来评断吧!

    越过墓碑,是一片繁茂的树林,树林里的汉白玉护廊历经百年沧桑,已青苔遍布,班驳不已。清风徐来,草木低吟,似乎有所诉说。置身其间,顿时心远地偏,生出些许物是人非、地老天荒之慨叹!

    遥想曾国藩当年,风光无限,门前也曾车水马龙,热闹非凡。而今天,他的墓破败冷清,人迹罕至,与他作伴的,只剩下了草木山风,人世变迁至此,不免让人唏嘘。曾国藩一世英明,这样的一天,他应该早已料到。然而“人生自古谁无死”?最重要的是,在这不可避免的“死”之前,我们经历过什么。我们能否在回首往事时,“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纵观曾国藩的一生,少年得志、十年七迁、创建湘军、平息战乱、兴办洋务、开辟“中兴”;他门下的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均成为近代中国的中流砥柱;他以自己的名望,开辟了湖南近代新学开办的新局面;他的战略思想对毛泽东、蒋介石等影响深远;他的许多学术思想在两百多年后的今天仍闪耀着睿智的光芒——如此煌赫的功绩,试问古往今来几人有之?

    曾国藩在回首往事时,可以无憾矣!


原创文章曾国藩墓记游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旅游资讯网 原文地址:http://www.tripzx.com/guoneilvyou/hunanlvyou/108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