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突 题记:谨以此文纪念我难得的周末出游,并与我的朋友分享。
登山是一项有意义的活动,哪怕是一座很小的山,征服也是一种喜悦,尤其是久居城市角落的人群。我愿意与诸位共赏我登山的感觉,哪怕仅是一些琐屑的堆砌。并希望这篇文能激起热爱登山的朋友的激情与回归。
周末,难得艳阳高照,于是便约了两三好友,攀爬郊县的黑麋峰。
从市区到望城的桥驿镇大抵要一个小时的车程,客车从水泥大道拐上泥土路,颠簸着,在禾田间、溪畔迂回宛转,沿途惊喜的是好多户人家,每每在大路的内侧,掘了一条近十米宽的水渠,于是在房屋与公路之间凌渠搭建了一座座桥梁,桥梁是沟通,是紧密联系,具有沟通意义的桥往往是美的,美的还有几乎每座桥梁都不尽相同,一如那房屋,有的是砖木构垒,有的是水泥钢筋。
也许这就是span class=highlight记捞氐奈幕肮邸br 车上没有几个人,多是住在山下的居民,我与朋友兴致高涨地谈笑。汽车进入了森林公园的大门,山路逐渐陡峭,蜿蜒曲折,路的两边是绿的山脊,郁郁葱葱的树,还有那丛丛葱翠的楠竹。竹分明是错落有致地拥在一起,高低断是不尽相同,而远远地望过去,那冠却是如平滑的帛,漂浮的云,在风中优雅地颤动。一向以为,但凡有竹的地方大都是幽然恬静的,竹是我的至爱,正如我在乡下,喜欢日间流落在竹林里。
窗外,不经意地闪过峰峦叠嶂的山,一个断面与端面间的落差,落差缝里,多的是松树、竹。山路外面是山谷,缓缓地延伸下去,有池塘、有民居,禾田里的水稻长得正欢。那池塘中囤积着浮萍,有农民在田埂间走动,间或的是鸡啼,似乎是另外一个世界的景象。 客车终于停在了峰下,与朋友下车徒步,先是顺着那崎岖不平的山路信步游走,渐渐地,地势高了,再看那山上的丛林茂密,于是便合计着从树木间穿越,杂草丛生,显然不是游人常走的山路,同行的朋友都不善寻路,开山劈道的任务就落在了我的身上。拨开那一丛丛茂盛的枝桠,偶尔地是地上堆积许久的枝叶,不留神踩上去,滑了好远,拉上一把。
到了一个山坡,视野开阔了些,往山上望去,远远地,一条路蜿蜒着,尽头消失在树林中,只看到峰顶那高耸着的塔。 山上多民房,零散地两三户人家,门前辟着两三畦菜地,胡乱搭着架。屋前的禾场上,坐着妇女纳鞋底或是忙乎一些手工活,膝下伏着一只大黄狗,见人来了,便猛地窜到了场沿上,狂吠着,很是凶恶。老远地我们觉得有些怕了,便绕道从田垄间穿过,那狗却并不追,只是远远地呜咽着,又恐吓势地狂吠。
日头已是很烈,我们也走得大汗淋漓,饮着携带的水,寻思找一处山泉,好不容易发现一沟从山上流下的溪水,便争相着蹲了下来,用手舀了水洗脸,那水别是清凉,洒在脸庞,柔柔的,似是浸入心脾。
小歇了一阵,又全军出发,路更是难走,逐渐到了山中,树木更见茂密,最多的是楠竹,挨得近了,便用手抚摸着那竹杆,却也是平常,凉风习习,竹便在风中摇曳,那竹叶径自发出蟋嗦的声响,静息,是天籁还是别的什么。
拾级而上,山腰有一亭,曰紫云亭,并无新意,亭中置有石桌石凳,四围是条栏,倚栏而坐,纵目远观,视野还不是很开阔,远远地是一片湖,迎面的是山峦,山风大了些,鼓吹过来,便觉得很是凉爽,在亭中,闲聊着,抽着烟,谈些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事情,似乎也是相当不错的。 出亭,再往上走,羊肠小路没入草丛,看到右前方有一块石壁,依稀刻有字样,便不再前行,率先拐了下去,不留神脚下是一方满是青苔的岩石,失足滑落,引得朋友哈哈大笑,慌忙跳了起来,幸好不曾挂彩。
走近了,模糊辨得撰的是池畔金龟字样,再看那紧靠的水塘,水暗绿的,不甚清亮,并未发现有龟。从边上绕开去,路好走了些,两侧的丛林中,零落有致地铺有石阶,复是曲折向上延伸,有些曲径通幽的意境。突然发现,树林中隐着两间茅屋,屋前的坪地上,从容地坐着一个老者,专注地编织着竹篓,一副与世无争自得其乐的神态,我们走近了都不曾引起他的注意。默然看了许久,不敢惊扰,便又继续我的行程。内心莫名有些失落,有些东西或许就是我想要却又不敢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