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旅游在线:专业旅游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 旅游资讯网 >> 国内旅游 >> 福建旅游 >> 正文

参观记:一座水库的精神

作者:旅游网    国内旅游来源:heppo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7-30
  前来水库参观的旅游包车,停满了有限的车位。我们只好开到水库的边上停下,这条水库坝桥公路,通往的是南安的洪濑镇。水库的风光大多是无限美的,因为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嘛,游山玩水不过而耳。也许是周末,很多私家也来到了这里,当然并不是他们热忱的政治学习的敏锐,热衷的是自然风光中的悠闲垂钓的,或是劈波斩浪地戏水游泳。

下得车来,水库上空则是乌云密布,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前兆,或许这便是乌潭的得名之由吧。纪念馆内,也是一片黑压压的,人气鼎盛。讲解员忙得不亦乐乎,扩音小喇叭听起来反倒呱杂许多。眼前的老照片,一幅幅亲切地记录着当年艰辛的劳动场面——惠安当年的红旗、东红、飞跃和上游四个公社的近四万多名妇女,为了“现在苦一些,以后就不用受苦了”和“现在还要顿顿吃地瓜,以后就可以天天吃大米”的朴素实在的心情,在“变赤地为青山,变地瓜县为米粮仓”的号召下,用两年多时间建成了这惠及子孙的水库工程。一砖一石,全靠手挖肩扛,战天斗地地谱写出一曲曲“万女锁蛟龙”的壮丽诗篇。

馆外,一幅水利灌溉图清晰地诉说着水流欢快走过的村镇。草坪间,矗立了一座“惠女颂”的丰碑,陈伯达为此题写的两幅大字,又再次镌刻了进去:

——英勇的惠安妇女万岁!

——向支援惠女水库的人民解放军致敬!

水库边,走下去触摸一下,汇聚而来的清凉冰爽的山泉。已然感受不到当年劳动大军,流淌并参杂其间的血汗了。人们也已习惯地享受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那一种理所当然。

下水游泳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大多是开着小车来的。村民们都见奇不怪而又心安理得地归整着属于自己份内的那一亩三分地,不理会也无法理解什么抽象的“惠女精神”,以及时下的什么“仇富心理”。除了信奉“天道酬勤”之外,就是朴实无华的各安天命。

有人提议要是能在这里吃一餐当地正宗的“地瓜麦糊”,就点萝卜干,该都好啊!这么诗情画意的“忆苦思甜”饭,改在聚龙小镇那么清幽浪漫的地方吃,也是不错的!可惜得很!又是老一套的山珍海味。即便现在的“名言”已经是: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在这一点上是不够“与时俱进”的。

回来后,我收到了在惠女水库前的集体照,表情居然哭笑不得!

2009年6月26日组织参观了惠女水库,    2009年7月成稿于寸本堂。

上一页  [1] [2] 


原创文章参观记:一座水库的精神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旅游资讯网 原文地址:http://www.tripzx.com/guoneilvyou/fujianlvyou/31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