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房间;土楼中心为圆形的祖堂。承启楼共计有400个房间,整体建筑面积达5300多平方米。
林老师最后用一段顺口溜来概括:“高四层,屋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这就是承启楼。目前,楼里尚有60余户人家居住,近400人。
承启楼的中心是由大厅、回廊和半圆形的天井组成的单层圆屋,雕梁塑栋,既为祖堂,又是全楼的议事大厅。厅堂上悬挂诸多匾额,记录林氏家族的荣耀和历史。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辛亥革命元老)曾为承启楼题写过《吾庐》的中门匾额,可惜原物已在“史无前例”的年代被毁,现在看到的只是仿品。其实,林森虽为旧时代国民政府的主席,但却并非“反动派”:他早年在台湾从事抗日斗争;抗战时期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认为张学良部队是爱国的;1943年在重庆因车祸逝世,中共中央致唁电“林公领导抗战,功在国家”,《新华日报》发表社论《为元首逝世致哀》 ;1979年,中共中央认为林森是“著名的老一辈民主革命家”。
林老师还说,承启楼中有件楠木寿屏最珍贵,这件宝物是乾隆19年(1754年),承启楼创建者江集成次子江建镛7旬寿辰时,朝中尚书、京城太学士们合赠的。寿屏由12扇楠木板连接而成,正面中间雕刻一幅特大的《郭子仪拜寿图》,上下两边分别为《二十四孝图》和《四季图》。然而,这件珍品只在过年等特殊的日子才会对游人出示,我们当然也就无缘观看。
中心厅堂里有张照片引起了我的兴趣,这是一张高北土楼群的热气球航拍照片,图中,承启楼明显呈椭圆形状。然而,我们在楼中却看不出楼形是椭圆的,这主要是因为承启楼的楼体十分庞大,“不识此楼真面目,只缘身在土楼中!”
参观完中厅,林老师带领我们登楼逐层观光。土楼中每户人家的房间是按照列来划分的,1层是厨房,2层是库房,3、4层是住房,每户之间没有相隔,走廊边上的柱子就是邻里的分界点。但土楼的问题是厕所和浴室设在一层(厨房对面),楼上3、4层的房间内只能安放尿桶,每日需提上、提下,对于现代人来说,这样的生活方式应该是有些颇为不便。四楼走廊边上有简陋的观景台,可以俯视土楼内部的全景,“圆中圆,圈套圈”在此可以一目了然。
观毕承启楼,林老师又带领大家前往世泽楼。世泽楼是座方形土楼,紧挨着承启楼,两楼一方一圆,屋檐的边缘紧靠在一起,只露出一线天空,这处“方圆一线天”是摄影留念的好地方。
土楼之进化,应该说是先有方楼,再有圆楼,随后圆楼又衍生出椭圆的形状。方、圆相比,圆楼可以节省建材,在抗震、防御等方面也更具优势,因而,我们今日能见到的土楼,以圆形居多。林老师说,世泽楼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世澤”之名也是源自大门上的对联“世傳勿替家聲遠,澤本遺風椒衍長”。这座楼亦为四层的内通廊式土楼,但因只是一环(一个方框),所以中间天井的面积很大,空空荡荡,没啥可看,我们只站了不到五分钟,就匆匆离开。
接下来是五云楼,它也是一座方形土楼,修建于明初永乐年间,是高北土楼群中最为古老的土楼。此楼俗称“不倒楼”,楼前墙体已向内倾斜1.5米,然而,经历近600年的风雨沧桑,它却是稳而不倒,让人不禁叹为观止。走进五云楼,眼前的景象衰败、残破,全楼只是在一层还住着三位老人,上层建筑的梁、柱、门、墙以及楼梯、护栏等,都已难逃时间的摧残,有些地方黑乎乎的,好像是曾发生过祝融之灾。不过,院中的水井仍是一汪清泉,老人在门前种花、养鸡,显得情趣盎然。
大约下午一点离开五云楼,林老师完成了导游任务,他给我们指点一条小道,让我们自行上山,到观景台上去观赏高北土楼群的全景。站在山上,承启楼完整地呈现在眼前,它前方还有一座规整的圆形小楼,这就是北高土楼群的第四座楼,名曰“侨福楼”,俗称博士楼,因楼中曾出过11位博士而得名。世泽楼被树木、山坡遮挡,显得“犹抱琵琶半遮面”,五云楼则是完全看不到。放眼远眺,大大小小的土楼高低错落地散布于高北村的田野之间,不过,眼前所见更多者,却还是那些无处不在的西式小楼,有些土楼的大门被砖石封闭,显然已是人去楼空,当地人(特别是年轻人)凡有能力者,多倾向于自建小砖楼,只有老人们仍生活在土楼之中。
下得山来,从侨福楼旁边经过,这是一座相对蛮新的土楼,外设围墙,墙上有大门,构成一个单独的院落。据说,此楼修建于1962年,由楼主在海外的兄弟们集资,每年建一层,一共3年建成。侨福楼的内部设施较为现代化,这让它成为当前新型土楼的代表,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此楼的年龄虽然不足六旬,但却也是联合国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林老师没有带领我们进入侨福楼,而且,跟车导游在来时的路上就已提醒,侨福楼的主人会向游客强行收费,叮嘱大家不要入内,这可能是林氏家族内部利益分配不均所致。我们俩人只是在外面转转、看看,侨福楼的围墙上刷着大大的蓝底红字,“客家园餐饮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原创文章厦门周边游:永定客家土楼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旅游资讯网 原文地址:http://www.tripzx.com/guoneilvyou/fujianlvyou/30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