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除了要继续挖掘历史文化名城的资源外,还应利用滨海城市海洋文化资源丰富而独特的优势,抓紧策划热带海洋文化主题公园重大项目,重塑热带海洋旅游文化竞争力。
海南省海口市虽然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但同西安、南京、洛阳等内地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比较起来,历史文化积淀厚重度,城市文化特色突出度,旅游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笔者认为,海口市除了要继续挖掘历史文化名城的资源外,还应利用滨海城市海洋文化资源丰富而独特的优势,抓紧策划热带海洋文化主题公园重大项目,重塑热带海洋旅游文化竞争力。
建设热带海洋文化主题公园增强竞争力
海口市最近在制订国际旅游岛建设十年发展规划,把文昌市、澄迈县、定安县作为琼北经济圈列入其发展规划。由此,把在海口市铺前湾周边的演丰东寨港红树林湿地公园,三江等地地震沉陷区的海底村庄遗址,北港渔民风情村,曲口游艇游览区,演丰海边高尔夫球场,演丰、三江文明生态村为群体的民俗风情小镇等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同文昌市铺前湾木兰头深水港湾区潜水观光区,木兰头灯塔南侧海上冲浪竞技运动区,海钓休闲运动区,沙滩摩托运动等海洋文化资源整合在一起,再加以深度挖掘,建设跨越两市的世界级热带海洋文化主题公园将成为可能。
热带海洋文化主题公园项目构想
热带海洋文化主题公园建设拟以铺前海湾为中心,把周边的演丰、三江、铺前、罗豆四个镇的沿海区域列入热带海洋文化主题公园建设范围,区域面积约800平方公里,其项目构想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以东寨港红树林湿地公园为依托,建设热带海洋生物科普馆及其示范基地的海洋旅游文化产业群。
东寨港红树林湿地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重要湿地文化公园”名录。在海洋生物、植物多样性及其繁衍生息方面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在红树林周边选址建设热带海洋生(植)物科普馆其本身就有示范效应。
科普馆由海洋生物实物(含活体)标本展示;以3D影像放映、触摸探索、模拟体验等形式展示;建设6个标准化示范基地展示三大部分组成,使游客通过实物观赏、模拟探索、示范体验过程中增长科普知识,获得无尽的乐趣。
6个标准化示范基地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基地;青蟹繁殖孵化养殖示范基地;鲍鱼繁殖孵化养殖示范基地;斑节对虾繁殖孵化养殖示范基地;鲈鱼繁殖孵化养殖示范基地;活珊瑚繁殖培殖示范基地等。这些标准化基地要充分挖掘其项目的亮点,既形成极具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群,又是游客观光的极佳景点。
(二)建设地震沉陷区海底村庄遗址公园,传承妈祖渔(移)民文化。
据史料记载,在1065年7月13日,琼州北部地区发生7.5级大地震,震中地区的72个村庄沉陷地下,海水顷刻涌入,形成现在的铺前湾海底村庄遗址。这是中国唯一的因地震致陆地陷落海底的古文化遗址,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奇特的水下奇观。加上铺前湾周边的红树林自演丰的塔市到三江、罗豆、铺前跨越四乡(镇),连绵近百公里,其间港湾河(溪)流无数,滩涂湿地连成一片片,可供开发的旅游项目非常之多。如将其开发成海底村庄遗址公园,建设遗址展览馆,并在其核心区选址建设我国最具规模的妈祖庙,把妈祖文化的传承同遗址公园建设结合起来,为逝者祈安,为生者祈福,这既适合当地渔(移)民文化习俗,又可获得崇尚妈祖文化的游客的青睐。如此,将可能形成为海口市集人文、自然、科普、旅游为一体的重要旅游景区,成为与海口火山地质公园交相辉映的公园。
(三)以北港(岛)渔村为依托建设渔民文化观光体验区。
北港(岛)渔村坐落在铺前湾出海口处,面积约3平方公里,人口约1000人。岛上渔民祖祖辈辈以渔业为生。岛上民风纯朴,渔民文化韵味浓厚。适合通过公司加渔户的形式开展休闲渔业,让游客住一次渔村,当一次渔民,同渔民出一次海,捕一次鱼,并亲自品尝捕获的渔货,定会使游客感悟良多,余味久远。
(四)以铺前湾木兰头港湾区为依托,建设水族馆和海上竞技运动娱乐观光中心区。
木兰头港湾位于文昌市铺前镇以东7公里处,木兰头灯塔往东是浩瀚的太平洋,无风也有三尺浪,是开展冲浪竞技运动的理想海区,往西是琼州海峡入海口、海湾里风平浪静,水深流缓,是我国天然的深水良港,可建设10万吨级的泊位码头,可停靠万吨级以上邮轮,开展邮轮旅游的各种项目建设;港湾区的海底满是珊瑚礁盘,各种鱼类、贝类、虾类、蟹类等藏匿其间,构成独特的海底奇观,适合建设热带海洋潜水观光区,国际海钓竞赛俱乐部基地,游艇码头及其活动基地,沙滩摩托、沙滩排球等项目的训练基地和比赛基地。
木兰头港的水质盐度较高,水的洁净度也较好,是建设世界级水族馆及其演示剧场的理想之地,同时海岸线沙滩沙白如玉,是游客天然的理想游泳娱乐浴场。
因此,木兰头港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海洋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同演丰东寨港湾区海洋文化资源融为一体,互为依托,相得益彰,是我省、我国乃至亚洲地区建设热带海洋文化主题公园不可比拟的首选之地。
(五)以铺前湾周边文明生态村群落为依托,建设演丰、三江、铺前3个民俗风情文化小镇。
铺前湾地区的文明生态村建设已初具规模,各种农村生态旅游,农家乐等也应运而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规划,使其各具特色、互为依托。要挖掘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三江八音、公仔戏、海南琼剧以及舂米舞、罗悟鼓舞等民俗风情文化,吸收和引进我国各民族的优秀民间文化,使之融为一体并推陈出新,组织民间演艺团体,参与建设各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演艺广场和海鲜美食广场;利用海南四季花果飘香的优势,培育四季果园供游客一年四季都能观赏采摘,使之留连忘返;要加强风情小镇的精神文明建设力度,整体提高村民文明素质,使传统观念上的农(渔)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