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浙江农林大学杨奕奕等6名志愿者组成的畲族民俗调研小组,在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经过为期一周的探访调查后发现:当地不少原本经济欠发达的民族村寨,通过大力保护和发展民俗文化,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依靠传统民族文化传统,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开发之路。
志愿者鲁珍珍介绍说,少数民族文化独具特色。为了解浙江景宁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现状,以及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志愿者们利用暑期开展了这项调查,并对当地较有代表性的几个村落进行了深入调研。
距离县城仅几公里的双后降村240名畲族同胞中有40多人会唱畲歌。早在1998年该村就作为畲族文化村,组织畲民进行畲族风情表演,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到该村旅游,全村年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离县城10多公里的大均村,从2004年开始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现在旅游已成为该村的主要经济支柱,每年接待游客量达100多万人次。村民通过办农家乐、参与畲族民族风采表演等形式获得经济收入,生活富足安定。由于传统文化保护和开发较好,该村还被冠以“中国畲乡之窗”的美誉,作为景宁主打的融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和自然生态风光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2007年被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保护传统文化和发展经济并不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传统民族文化不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负担,而是他们最珍贵和稀缺的资源,也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志愿者杨奕奕说:“我们希望,更多的村庄改变观念,深入挖掘、保护和合理开发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和发展经济完全可以双赢。”
原创文章大学生调查发现少数民族文化成旅游发展重要资源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旅游资讯网 原文地址:http://www.tripzx.com/Article/76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