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旅游在线:专业旅游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 旅游资讯网 >> 旅游资讯 >> 正文

中国体育旅游有市场没规模 十几年仍在起步阶段

作者:heppo    旅游资讯来源:旅游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9-15
  8月18日,在2010年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新闻发布会现场,体育旅游再成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国的体育旅游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规模性的经济效应。”提及中国体育旅游是否已成气候,在场的业内人士几乎给出了同一答案。

  体育旅游在我国并不是新兴概念。1986年,中国国际体育旅游公司挂牌成立;进入上世纪90年代,全国各地相继开发了多种体育旅游产品,但很多人对于体育旅游仍一知半解。直到2001年,国家旅游局专门策划实施了“中国体育健身游”主题年活动,推出了包括内蒙古那达慕大会、黑龙江冰雪旅游、泰山华山登山游等11大类80个专项的体育旅游产品和路线,游客们才在游玩中感受到了体育的魅力。那一年,我国国际旅游的收入超过德国、英国,升至世界第七位,体育旅游做了一定贡献。

  此番浪潮过后,体育旅游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有行无市”。与体育旅游相关新闻更多是在“驴友遇险受困”时为人关注。显然,体育旅游单靠旅游部门一家推动行不通,“它是一个交叉产业,是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体育旅游是以体育作为内涵、以旅游作为载体,体育提供资源、旅游带来市场。”

  为此,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旅游局携手于2007年在上海举办了首届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在北京奥运会即将召开的大背景下,那届参展商家超过200多家。2008年,中国体育旅游实现跨越式增长,据统计,比赛期间有超过60万名海外游客到现场观赛,全年来京旅游的海外游客超过450万人次。当年“十一”黄金周,北京的游客数量比2007年同期至少增长25%,鸟巢、水立方等体育场馆也成为北京最吸引游客的地方。有人预测中国旅游业受益于北京奥运至少持续10年。然而,我们不难发现,两年来,这种受益更多停留在参观鸟巢的门票收入上,而对于赛事的开发却难见其效。另外,之后两届体育博览会的规模也每况愈下。

  没有一套有效的经营、管理机制,中国的体育旅游难以形成气候。有数据显示,目前与体育相关的旅游和旅行市场每年的价值达1180亿美元,在一些发达国家,体育旅游创造的价值占旅游总收入的25%。相比之下,国内体育旅游只占旅游业年产值的5%。世界旅游业竞争力最强的瑞士,仅仅依靠滑雪旅游一项每年创汇70亿美元,以“足球工业”为主体的意大利,体育旅游的年产值已达到500亿美元。

  值得期待的是,我国体育旅游的市场储备一直在扩大。国家旅游局的一项调查数字显示,目前国内旅游者中以健身、康复、休闲旅游为目的的旅游人数已占总人数的75%。以滑雪为例,我国已建成的滑雪场近200家,滑雪人数也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一万余人发展到现在的千万人次。

  在本次体育旅游博览会的新闻发布会上,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厅长范晓军表示,要把体育旅游与实施国家战略相结合,使体育旅游在海南率先发展壮大,形成规模产业,为全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示范样板效应。

  纵观国内体育旅游发展,十几年来从不缺乏推力和亮点,却仍然停留在起步阶段。能否依托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发展形成产业规模,恐怕还需要更多方面更大的努力。


原创文章中国体育旅游有市场没规模 十几年仍在起步阶段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旅游资讯网 原文地址:http://www.tripzx.com/Article/7633.htm
 
热点景区
旅游资讯排行榜
最近更新的旅游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