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之夜,沙澧河畔,彩波闪闪,渔舟唱晚,两河四岸,如梦如幻。七彩闪烁变幻的灯光拉开了魅力漯河的精彩夜幕,画中的游人沉醉其间,乐而忘返。
“这是一座耐人寻味的城市,在河边散步,让我找到了江南小镇的感觉!漯河这两条河流改造工程做得非常好,这在北方是非常难见的!”5月16日,应邀参加第八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的博鳌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先生漫步沙澧岸边,感慨连连。
“这是一座很有灵气的城市,沙河、澧河开发建设得越来越好,每年都有新变化,每次都有新感觉!”5月30日,2010年“双汇杯”国际女排精英赛期间,国家体育总局原局长袁伟民带领曾获得五连冠的老女排队员游览沙澧河,如是感慨。
“漯河这个城市既有南方城市的婉约,又有北方城市的豪放。我与漯河的城市文化节拍产生了共鸣、共振,对这个城市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有一种由来已久的亲切感。”全国人大代表、著名作家二月河日前来漯河调研时,对漯河的城市建设和城市文化赞不绝口。
“一城春色半城水,两河四岸景醉人。”这是外来人对今日漯河城市的深刻印象。
2007年,该市着力提升城市品位,开始大手笔推进沙澧河开发建设,以国际化视野全方位规划沙澧景区。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的设计公司参与到景区设计规划中来。同时,漯河市聘请曾担任《印象·刘三姐》、《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等知名旅游品牌的国内策划大师梅帅元先生担任顾问,对沙澧景区进行人文、旅游企划。三载光阴,澧河一期、沙河一期工程胜利竣工,成为沙澧河开发建设的代表作品。沙河节制闸建成投用,水上旅游开发项目已经启动。目前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沙澧河风景游览区与市区内不同类型的休闲公园和游园绿地相呼应,构成了景色迷人的风景长廊、生态长廊、文化长廊和休闲长廊。
古老的沙澧河因绿而活,因水而动,因景而秀,形成了一条水清、树多、花美、鸟类成群的具有国际水准的特色滨水景观区,营造出了“船在河中行,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景致。
2010年春节,全国最大的“金凤凰”鸟类主题公园在漯河市开源新区诞生。
2010年5月5日,以特色旅游为主题的开源时代广场项目正式启动。同时,河南省豫南旅游服务中心开通运营。一个集民俗休闲街、全国旅游土特产品休闲街、中华名吃休闲街于一体的崭新旅游品牌华丽诞生。
这,标志着漯河旅游事业迈向一个崭新的天地。
几年来,漯河市政府不断加大旅游专项资金投入,充分挖掘旅游资源,加快景区(点)建设步伐,相继开发出了以“共产主义小社区”为主题的红色南街游;以许慎文化为代表的特色文化游;以沙澧河风光为主题的特色城市景观游;以贾湖遗址、许慎陵园、受禅台、三绝碑、小商桥、陈星聚墓园等为重点的文物古迹游;以新天地、开源森林公园、中华名吃休闲街为主的购物娱乐休闲游;以双汇集团、南街村集团为重点的工业游;以南街、北徐、龙堂、天翼公司为重点的特色农业游。
与此同时,通过举办中国食品博览会、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等高规格、大规模的节庆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开展区域旅游合作,建立无障碍旅游区,推出系列旅游精品线路,提高了漯河的知名度,增强了漯河文化旅游的吸引力,促进了文化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之美,美在特色。漯河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近几年已开始张扬个性,凸显地方神韵。一座具有沙澧河风情的宜居名城,正慢慢挺立在中原城市群中。
漯河,日渐成为“近者悦,远者来”的理想之城。
水是漯河的城市之魂。在辽阔的中原大地,沙河、澧河两条河流穿越一座城市并在市区交汇,上天赐予了漯河独特的灵气和资源。漯河市以旅游开发为契机,瞄准“打造中原地区富有魅力的生态宜居名城”这一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致力于沙澧河开发建设,打造富有鲜明个性特色的生态旅游品牌。
沙澧河开发建设带动了漯河旅游事业的全面提速,也为这座魅力之城赢得了一系列桂冠。近年,漯河市已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生态旅游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多项殊荣。
漯河,启于北魏,盛于明清,依水而建,因水而兴。是中原城市群南部重要的支点城市,历史悠远、人文荟萃,物华天宝、地灵人杰。
早在8000多年前,先民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贾湖刻画符号、国宝七音骨笛、考古发掘的酿酒工艺,把中国的文字、音乐、酿酒历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这里拥有中华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的编者东汉许慎墓,曹丕代汉的历史实证“受禅台”和“三绝碑”,早于赵州桥的隋代小商桥,南宋抗金名将杨再兴陵园。这些历史价值显著的文化古迹,无不彰显着漯河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巨大的旅游发展潜力。
漯河的旅游业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漯河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作为重要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
[1] [2] 下一页
原创文章河南省漯河市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事业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旅游资讯网 原文地址:http://www.tripzx.com/Article/72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