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旅游在线:专业旅游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 旅游资讯网 >> 旅游资讯 >> 正文

城市“形象宣传语”应拒绝“次品”

作者:heppo    旅游资讯来源:旅游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9-14
  据长期关注城市形象研究的文化学者陈勇介绍,中国内地大小2000多座城市(包括地级市、县级市和县城),几乎都在绞尽脑汁地设计与营销城市,除形象广告、征集市歌、申遗、改名、选形象大使、建地标外,对于征集城市口号也热情高涨。网民曾兴致勃勃地评选出了“中国十大雷人城市口号”,且榜单不断更新。“没有最雷,只有更雷”,常常是某地政府刚刚花大力气大价钱树起来一个口号,马上就被网民解构得体无完肤。(2010年07月11日10:05:18新华视频 来源:安徽卫视)

  近年来,许多城市都推出了自己的“城市口号”,即城市“形象宣传语”,但不少城市的“宣传语”空洞、雷同、缺乏个性特点,有的“宣传语”不仅肤浅、粗俗,甚至有淫秽之嫌。据“安徽卫视”报道,今年1月,合肥推出了自己的城市旅游口号,语曰:“两个胖胖欢迎您”,当地媒体街头调查的结果显示,这个把“合肥”直接释为“两个胖胖”的创意,为多数市民反感。而宜春旅游政务网推出的“宣传语”更为“雷人”,竟然是: “一座叫春的城市”,由于此“叫春”与意思为“动物发情时的呼叫”的“叫春”一词同字同音,难免会引起人们的其他联想。结果刚推出不久,就“叫”不下去了,在一片“声讨”声中,只好改为 “一座春的城市”。

  看来,一个城市的“形象宣传语”要真正达到宣传、推介自身的目的,就一定要推出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的“精品”,既要准确、恰当、凝练,又要个性鲜明、特色突出、立意新颖、创意独特。在时下流行的一些城市“形象宣传语”中,笔者以为洛阳的“千年帝都,洛阳花城”可谓其中的佳作。洛阳历史上曾为13个王朝之都,建都历史1500余年,“宣传语”以“千年帝都”寥寥四字,高度概括了洛阳的悠久历史和特殊地位;而洛阳牡丹自宋以来就久负盛名,素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誉,一语“牡丹花城”,即突出了这一鲜明的特色。而都江堰市的“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也堪称城市“形象宣传语”中的佼佼者,有人认为它“非常准确、传神地反映了都江堰市旅游资源特色和文化内涵”,而笔者觉得,此语之佳还在于它的独有性,也就是说这顶“帽子”是为都江堰市量身定做的,它只能戴在都江堰市的头上,其他任何城市都不能借用。这比起“形象宣传语”中的那些“全国粮票”和“批量产品”自然要高出许多。

  城市“形象宣传语”中的精品和佳作,往往能让人一“闻”一“看”,就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起到了很好的向外界宣传、推介自己城市的作用,而非“精品”的形象宣传语往往就适得其反,不仅不会增强城市的影响力,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自身的形象。经常在央视四频道播出的山东威海的形象广告语“走遍四海,还是威海”就让人听了不是那么舒服,一是此前唐山市“宣传语”征集中已经产生了获得一等奖的“走遍千山,独爱唐山”这样为众人所知的佳作,你此后再来一个“走遍四海,还是威海”,难免有“抄袭”人家创意的嫌疑,更有网友披露,一名作者在参赛时不仅撰写了“曾经沧海,更爱威海”这样的“宣传语”,而且详细地向主办方诠释了自己的创意,然而却被关在200条初选作品之外“雪藏”起来,而与其创意雷同、内容甚至不如其作品的“走遍四海,还是威海”竟然拔得头筹,该作者云,其一直在盯着获奖者的名单,想考证一下头名得主是否是主办方中接触来稿的人或与主办方有关联的人,但令人诧异的是,全国各城市征集“宣传语”之类的活动,没有不在当地媒体上公布获奖者居住地和姓名的,唯有威海至今未在媒体上公布此“宣传语”作者姓何名谁,此举似乎更加证明了人们当初的猜想。二是“走遍四海,还是威海”如果作为威海本地人对家乡的一种偏爱倒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作为对外界的宣传、推介语,就有些夜郎自大、自不量力了,这种过分的夸张,不仅排斥了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旅游胜地,而且在“高抬”自己的同时,又“打压”了其他城市,更何况它的这种主观定位,也不可能得到那些“走遍四海”的国内外的游客认同。所以,这样的城市“形象宣传语”倒不如不推出。

  笔者以为在推出城市“形象宣传语”上,武汉的做法比较明智,武汉在2008年面向全国搞了一次“旅游主题形象宣传语征集活动”,虽征集到3万余条“宣传语”,但由于未有达到符合主办方标准的“精品”,所以大奖空缺,只选出十条作品为入围优秀奖给予奖励。这种宁缺毋滥的做

[1] [2] 下一页


原创文章城市“形象宣传语”应拒绝“次品”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旅游资讯网 原文地址:http://www.tripzx.com/Article/7103.htm
 
热点景区
旅游资讯排行榜
最近更新的旅游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