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心跳的低价
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可清远旅游界却似乎满场都是“活雷锋”。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低至冰点的特价旅游线路时刻刺激着人们的出行欲望:金溪瀑布探险5元/人;金鸡岩祈福一天10元/人;香港游一天49元/人……
以49元的香港游为例,从清远到香港的单趟大巴都不低于100元,如果选择自由出行的话,费用不会低于三四百,可现在跟团出游只要49元。看似明显赔本的买卖,旅行社到底图什么呢?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目前盛行于清远的所谓“零团费”和“负团费”,其实是旅行社为了吸引游客而打出的招牌,旅游费用低于成本进行运作。但很明显,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旅行社不会傻到“掏自己的钱给顾客旅游”。
猫腻到底在哪呢?
一位自称参加过“299元海南六天团”的吴先生告诉记者,跟团的六天里,除去路上的两天,剩下的时间基本都是在各个购物点度过的。“有几次,都看到椰林和大海了,结果又转到另一个购物点。”
谜底就在购物点上。由于恶性竞争激烈,旅行社便以低价吸引客户,以购物回扣或逼游客参加一些自费项目的方式来冲抵团费。于是旅游团变成了购物团,失去了旅游原本放松身心、开拓眼界的意义。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报料说,一般购物景点都会以每个游客3—8元的标准补贴旅行社,如果有购物消费,旅行社还可以分得一成,一天逛三个购物点,旅行社在每位游客身上至少可以赚回20元,因而在利益驱动下,旅游团变成购物团也就不足为奇了。
没有赢家的博弈
经验告诉我们,既让马儿跑得欢,又要马儿少吃草的状况是不能维持长久的。一味压缩旅行社利润空间的行业现状,也只能倒逼旅行社想些歪门邪道。在这场“零团费”、“负团费”的博弈中,利益主体的三方没有一个赢家。
首先是游客。出游的初衷本来是为放松身心的,可过滥的购物、过低的餐标、过多的自费项目,不光扰乱了心境,而且还经常为买到假货而陷入纠纷。有业内专家提醒游客,如果见到明显有违常理的报价,一定要多长个心眼,否则花了钱,还会给自己惹一肚子的不愉快。
其次是旅行社。俗话说:“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当一次次的以低价做噱头伤害忽悠游客心灵的时候,换来的是整个行业的信任危机。去年,曾有旅行社推出了“游清远送清远鸡”的线路,结果送出的清远鸡却是一只拳头大的小鸡仔,很多游客非常愤怒,感觉被愚弄了,同时清远鸡的品牌无形中伤害也很大。
最后是购物点。由于游客对购物的免疫力越来越高,对此类购物点的信任度很低,消费能力也不强。但高峰时期每天数以千记的游客,按每人五元的标准给旅行社补贴,每天就需要上万元成本。曾有广州花都的云峰珠宝城给出过每人12元的“返头”,结果运营不下去只能关门了事。
(记者 赵强)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