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少林寺上市风波闹得沸沸扬扬之时,贵为地藏菩萨道场和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却倒在了上市的路上。
12月18日晚间时分,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公布第148次会议审核结果,安徽九华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九华山旅游)IPO申请被否。
作为截止到本月22日,24家主板上会公司中被否的2家公司之一,九华山旅游的折戟引人关注。但更加令人瞩目的是,这实际上已经是九华山旅游的第二次上会被否。至此,持续了数年之久的主板二次上会不败的神话随之打破。
“二进宫”首次被否
“又被否了,不会吧?”日前,多位券商保荐代表人听及九华山旅游再次被否后,均发出了类似的唏嘘。公开资料显示,自2004年证监会施行保荐制度以来,还没有一家公司第二次上会被否的案例,二次过会不败几乎成了业内的铁律。但是,九华山旅游显然打破了这样一个神话。
“上一次是华安证券做的,2004年3月就被否了,后来华安证券投行部因为人全走了,丧失了保荐资格,这个项目就搁置在那了,一直到2006年才准备重新上市。”安徽当地一家券商投行部人士向记者介绍。
“准确来说我们从十年前就开始准备上市了,除了2004年那一次,这一次已经是第二回了,被否了我们也很遗憾,毕竟准备了那么长时间。”九华股份董秘吴勇向本报记者坦言。
前述安徽当地投行人士告诉记者,九华山上次被否“主要是因为募集资金投向不明确导致的”。
该人士透露,九华山2004年募集资金投向主要包括七个方面。这七个项目分别为:柯村基地旅游服务设施建设项目、西峰山庄扩建项目、花台宾馆及其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旅游客运、网络营销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项目、九华山国际大酒店[11.38 1.79%]建设项目等,项目募集资金额在3亿元左右。
不过,吴勇并不认同上述说法:“2004年被否一是因为我们当时盘子太小,二是因为2003年正好赶上非典,全球旅游业都受到重创,我们的业绩也受到了大幅影响。”
正因为如此,九华山一直等到2006年才重新开始启动上市程序,记者从前述投行人士处了解到,九华山此次上会的保荐机构海通证券[17.25 -0.40%]早在2007年下半年就已经进场开始做项目了。
“保荐机构这边觉得这个项目肯定能过,包括我们看了招股书也觉得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再加上又是二次上会,大家的确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前述投行人士认为。
上海一家券商并购部负责人也向记者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二次上会之所以成功率很高,主要是因为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公司一般都不会有什么硬伤了,对于细节的把握也会精确得多,再加上预审会对于一些小问题的修正,二次上会成功率自然就上去了。”
19元车票成致命伤?
到底是什么原因会导致九华山旅游“二进宫”失败呢?
“我们暂时还没收到证监会的反馈意见,所以具体因为什么被否还不清楚。”吴勇告诉本报记者,当被问及有没有继续申报的打算时,吴勇表示:“还得向股东方汇报之后才能确定下一步动作。”
尽管上市公司方面讳莫如深,但据一位九华山所在地池州市某政府机关人士透露,九华山此次上市失败可能与当地前不久发的一笔城投债相关。
(记者 郑世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