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和杭州市旅游委员会联合推出第46期网上接待室。这期网上接待室邀请的杭州市旅委副主任周志平出任了网上接待室的首席接待人,与市民和网友就“杭州乡村旅游的发展”好好地探讨了一番。
多种旅游形态并驾齐驱
有网友问,杭州的乡村游是不是就吃吃农家饭、看看农家景?
周志平说,这只是乡村游发展的初级阶段。
经过数年的发展,杭州的乡村游日益成熟。截至2008年底,杭州已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乡村旅游点300多个,直接参与规范化农家乐经营的农户超过4000户,从业人数约1.8万余人,带动间接就业人员8万多人。累计接待游客量超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10亿元。
根据市场需求,杭州的乡村游还演化出了多种形态,用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目前,杭州有五种乡村游形态。自然生态游依托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乡村休闲游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农业观光游以农业产业化项目为基础,民俗(族)文化游以乡村民俗(族)文化的挖掘和展示为主要特色,故镇(古村落)则以古镇、古村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古朴建筑吸引游客。
再挑剔的游客,都可以在杭州找到适合自己的乡村游。
乐了游客,富了农民,好了环境
乡村游不仅让久居城市的人们感受了大自然的魅力,也让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尝到了甜头。
据周志平介绍,不少农民都靠着办“农家乐”,盖起了小洋楼、开上了汽车。据统计,余杭区的双溪村共有400户农户,2008年人均收入达到1万多元。近年来有20多家农户依托双溪漂流景区,办起了“农家乐”和宾馆,效益好的农户一年光靠旅游就能赚个四五十万元,而且,旅游也带动了当地的养殖业、种植业,这又给一千多位农民和外来务工者提供了就业机会。
乡村游还带动了杭州的农业产业。
游客们在农家乐可以吃到最新鲜的蔬菜、水果,很多人吃了还不够,还喜欢买很多农家自产的东西。这样,农民们用不着出门,就有了稳定的销路。“很多精明的农民就瞄准市场,什么赚钱就生产什么,出现了许多直接与市场对接的种植养殖专业户、专业村。”周志平说,乡村旅游对于农业经济的综合带动能力由此可见。
靠着农家乐发家致富的农民们对生活条件的要求也就高了,修路、改水、改电、改厨、改厕……农村的面貌每天都在发生着巨变。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很多农民也开始意识到,青山绿水就是“真金白银”。有些乡村为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农民自愿退耕还林还草,治荒治污,出现田园风光与山水风光浑然一体的景象。还有一些旅游村镇,流过乡间的水系都是清澈的,路边、庭院的花草树木都经过精心呵护,人与自然和谐一体。
杭州的乡村旅游会更好
乡村游发展到现在,已经并不新鲜。基本上,在每个城市都有乡村游产品,那么,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杭州的乡村旅游怎么脱颖而出呢?
周志平说,近年来,除了在政策上大力给予引导,杭州对于乡村游的资金支持、人才培训、宣传营销上也都不遗余力。
就资金这块,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杭州全市乡村旅游投资规模超过25亿元。如市级财政近年来补助西湖区龙坞茶村等十个重点乡村旅游点规划建设费用近400万元,对梅家坞茶文化村的基础设施改造投入则高达5000万元,龙井村整治改造投入近3000万元。
在农家乐服务质量提升上,各区、县(市)都成立了“乡村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农家乐服务中心”、“乡村旅游工作办公室”等组织机构,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起到了很不错的效果,并且对农家乐从业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对服务水平提升大有裨益。
而且,杭州还开展了不少农家乐、乡村游的评选活动,发掘了一大批特色鲜明的乡村游和农家乐点。乡村旅游业纳入了杭州旅游部门的宣传体系,得到了更好的推广。
在未来,杭州对于乡村旅游的支持将一如既往。“政府将给予乡村游更多的引导,培育更多的乡村旅游精品,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宣传和培训,让杭州的乡村旅游越来越好。”周志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