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旅游质监部门了解到,今年国庆本市旅游市场整体平稳有序,8天长假中共接到游客投诉、咨询74件,其中有效投诉9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
名为品茶 实为推销
游客吴先生投诉,10月1日下午,他乘好好之旅旅行社的旅游车由乌镇返沪途中,导游先是把游客悄悄拉到一家“茶庄”,名为品茶,实际推销茶叶。磨蹭了半个多小时,车辆总算启程,可没行多远,又闷声不响地开到某购物中心。该中心正在装修,粉尘、油漆等异味扑鼻。游客十分不满,在与导游沟通未果后,致电市旅游质监部门,导游最终向游客表示歉意。前后折腾近1个半小时后,才启程回沪。
分析:个别司机、导游将游客拉到工艺品店、药材店等,名义上听讲座、观茶艺、与“老中医”一对一交流等,实质是变相强制推销各类商品。今年5月实施的《旅行社条例》规定,旅行社工作人员不得欺骗、胁迫旅游者购物或参加需另行付费的游览项目。擅自改变行程,有关部门可处以最高50万元的罚款。
同团游居然不同价
普陀区章小姐反映,国庆前夕她向一家旅行社报名参加张家界4日游,然而组团的却是另一家旅行社。同团近30位游客中,有的来自浙江嘉兴等地。大家吃住游完全一样,但闲聊时发现,收费高低不一。尤其令她诧异的是,回到浦东机场时,浙江等地游客都由旅行社免费送回当地,她却被孤零零留在机场,自行解决回家问题。她质问导游,回答是无可奉告。
分析:旅行社有时因人数不足难以成团,往往将游客转到其他旅行社,集中一家组团出游。《旅行社条例》规定,若旅行社将所收游客转交给其他旅行社组织、接待,应征得游客同意。但个别旅行社违规操作,甚至层层转卖。由于各承接旅行社规模不同,成本存在差异,所收团费、承诺的接待标准不尽相同。这样势必损害缴纳高团费游客的利益。
车辆途中故障不断
刘先生长假期间参加某旅行社组织的黄山三日游,所乘旅游大巴返程途中故障不断,最长一次维修竟让游客们等了3个多小时,回到家已是半夜。事后得知,该旅行社为贪图便宜,向外省某公司临时租用了一辆有病的大巴。
分析:因综合成本低廉,本市不少旅行社热衷租用外省车辆。由于缺乏监管力度,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有关人士建议,能否成立全市旅游车辆统一调度中心,建立可供旅行社自由选择、公正透明的调度平台和平等竞争的调度机制。
市旅游质监人员表示,旅游合同上一般约定出游时的上车集合地点,但返程大多无下车地约定。一车游客中,有的甚至会为先送谁回家而发生争吵。建议游客除与旅行社事先约定旅游用车应为正规品牌车队外,最好还约定返程时的具体下车地点、时间。
专家建议游客面对旅游纠纷时,要冷静处置。事先要妥善保存好合同、发票或收据、行程计划等相关证据;发生纠纷后,可通过与旅行社协商、向旅游质监或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投诉、或仲裁机构仲裁等方式妥善解决。
(记者 张家琳 实习生 冯俏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