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毛尖
七、信阳毛尖
【简介】
信阳毛尖产于河南信阳大别山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内销绿茶,以原料细嫩、制工精巧、形美、香高、味长而闻名。信阳产茶已有二千多年历史,茶园主要分布在车云山、集云山、天云山、云雾山、震雷山、黑龙潭等群山的峡谷之间。这里地势高峻,一般高达800米以上,群峦叠翠,溪流纵横,云雾颇多。清乾隆年间有人道:“云去青山空,云来青山白;白云只在山,长伴山中客。”这里还有豫南第一泉“黑龙潭”和“白龙潭”,景色奇丽,诗人赞曰:“立马层崖下,凌空瀑布泉。溅花飞雾雪,暄石向晴天。直讶银河泻,遥疑玉洞开”。这缕缕之雾滋生润育了肥壮柔嫩的茶芽,为制作独特风格的茶叶,提供了天然条件。
信阳毛尖风格独特,质香气清高,汤色明净,滋味醇厚,叶底嫩绿;饮后回甘生津,冲泡四五次,尚保持有长久的熟栗子香。 欲得毛尖独特风格,须知细采巧烘炒。采摘是制好毛尖得第一关,一般自四月中、下旬开采,全年共采九十天,分二十到二十五批次,每隔两三天巡回采一次,以一芽一叶或初展的一芽二叶制特级和一级毛尖,一芽二三叶制二三级毛尖,芽叶采下,分级验收,分级摊放,分级炒制。摊放的地方,要通风干净,摊叶厚度不超过五寸,摊放时间不超过十小时,鲜叶经摊放后,进行炒制,分生锅和熟锅两次炒。炒生锅的主要作用是杀青并轻揉。鲜叶投入斜锅中,每次投叶750克,用竹茅扎成束的扫把,有节奏地挑动翻炒。经3-4分钟,叶变软时,用扫把末端扫拢叶子,在锅中呈弧形地团团抖动,使叶子初步成条。炒熟锅是用扫把呈弧形来回抖动,予以紧条和理条,使茶叶外形达到紧、细、直、光。然后将茶叶摊放在焙笼上,约经半小时,再放到坑灶上烘焙。直至成品
信阳毛尖深受人们喜爱,荣誉众多
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名茶优质奖状;
1959年被列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
1982年再次被评为国家、部级优质名茶;
1985年被选送到全国优质农产品展评会展出。销往国内20个省区以及日本、德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10余个国家,深受欢迎。
1990年“龙潭牌”特级信阳毛尖在全国名茶评比中以“形美、色翠、香高、味甘”夺得总分第一名,荣获国家金奖。
1991年在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被授予“中国茶文化名茶”称号。
1999年获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
【历史】
信阳地区优越的气候与土地壤条风味件,是绿茶生产的理想环境,千百年一脉相承的手工制茶工艺,使“信阳毛尖”的独特无与伦比.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中把光州茶(信阳毛尖)列为茶中上品,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又有”淮南茶信阳第一”的千古定论。
【鉴别方法】
产于河南信阳车云山。其外形条索紧细、圆、光、直,银绿隐翠,内质香气新鲜,叶底嫩绿匀整,清黑色,一般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假的为卷曲形,叶片发黄。
武夷岩茶
八、武夷岩茶
【简介】
武夷岩茶是著名乌龙茶品种,产于福建北部“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山,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岩茶属“绿叶红镶边”的半发酵茶,它的特点以清人梁章锯概括得最为简练,即“活、甘、清、香”四字(见《归田琐记》)。其条形壮结、匀整,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茶汤呈深橙黄色,清澈艳丽;叶底软亮,叶缘朱红,叶心淡绿带黄;兼有红茶的甘醇、绿茶的清香;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泡饮时常用小壶小杯,因其香味浓郁,冲泡五六次后余韵犹存。这种茶最适宜泡工夫茶,因而十分走俏,其品质独特,18世纪传入欧洲后,倍受当地群从的喜爱,还曾有“百病之药”美誉。
武夷岩茶驰名中外,与优异的自然环境是分不开的。武夷山位于北纬27°35′-27°43′,东经117°55′-118°01′。方圆120华里,平均海拔650余米。四周皆溪壑,与外山不相连接,由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及九曲溪所组成,自成一体。岩峰耸立,秀拔奇伟,群峰连绵,翘首向东,势如万马奔腾,堪为奇观。澄碧清澈的九曲溪,萦绕其间,折为九曲十八湾。山回溪折,真有”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之貌。而沿溪两岸,群峰倒影,尽收碧波之中,山光水色,交相辉映,实为”碧水丹山”人间仙境。前人题”武夷山水天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