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黄金周超长假期,这是近期媒体上频繁出现的热门词汇。国内从1999年开始形成“黄金周”,经过了10年,已经让许多国人多了一种生活方式——旅游。当出行成为习惯,当旅游成为产品,当全国的景点都在瞄准这一年之中的短短几天,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旅游产品脱颖而出,就成为了关系到旅游业内人士“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近来,国内热门出行地——海南就冒出了所谓的“另类旅游”,以“分手游”“激情派对游”“保姆游”等为名,收费不菲,赢得了部分游客,更重要的是够吸引眼球,在国内旅游界造成了一定影响。
不料,9月初,海南旅游管理部门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要求严厉打击以“另类旅游”形式体现出来的违规接待游客行为,以整顿和规范海南省旅游市场。
这是一般意义上的“叫座不叫好”?还是暴露出了市场与监管之间的矛盾?违规“另类旅游”究竟触动了什么?
“另类旅游”,你喜欢就是我喜欢
“每个细节都是为客人量身订做的,从接机开始客人就是VIP了。”这是媒体对海南三亚一家提供“另类”旅游产品的商旅服务公司服务过程的概括。 量身订做,听起来能不让你心动吗?分手游、放纵游、减肥游、失恋游、写真游、激情派对游、毕业游……无论有多少种“××游”,说到底就是一句话——你喜欢就是我喜欢,你有梦想我就帮你实现梦想。
美梦成真,这是多么大的诱惑。多年前的电影《甲方乙方》能红极一时,也正是抓住了普通人的这种愿望,让人在虚拟的故事中幻想了一把。但是,现在真的有这样的机会,让你能在一次旅游中体验到自己梦想中的生活方式,让你成为电影中的主人公,难道不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吗?
一个实例常被媒体提及:刚大学毕业女孩只身一人飞来三亚,在一名司机、一名管家、一名安保的全程陪同下游玩。累了吃水果,热了管家扇风,无聊了管家陪着聊天。入夜了,租辆带音乐的电动三轮车游遍大街小巷。
客人还可以到海边捡海石花、穿越无人防空洞、爬椰子树、吃农家饭、穿行大街小巷、按摩理疗、沙滩音乐派对、街边弹吉他卖唱.……
女孩大呼过瘾:“随性旅游,想吃就吃,想玩就玩,想睡就睡,体验到三亚的别样风情,彻底放松心灵。”
你的不满和他的美满
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听着当然很棒。但是,这些产品的报价都很高,且均不含往返机票。如4天3晚或5天4晚分手旅行为15000元/2人,7天的减肥旅行为9000元。费用是一般旅游产品的数倍。高收费使得一些想参与的游人对此望而却步。
另一方面,由于涉及“旅游”字样的注册需经旅游主管部门许可,不少另类旅游的从业者就打出咨询公司、陪游等名义取得注册。他们大多是个体户,有的注册资本仅5000元,可能只是租一间很小的铺面,或者干脆家就是办公室,以网络营销为主。这些特征也使得另类旅游经营者在可信度,安全保障上有别于已形成规模的传统旅行社,一旦出现问题,维权较难。
虽然如此,这种新的旅游方式还是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业界估计,三亚市这种通过设计特别的旅游线路、全程陪伴游客游览的“另类旅游”,客源市场一年大概有3万人。
一位网友认为,“现今的旅游界,一直弥漫着的都是‘省钱、便宜、功略、防宰、防骗’等等类似的字眼,太乏味了!太闹心了!”“另类旅游”的出现,让他“看到了自由随性旅行的曙光”。
一家提供“另类旅游”产品的商旅服务公司则表示自家公司“不是每个游客都接待”,客人必须要认同这种特别的陪游服务理念。“价格不打折,也保证服务不打折”。
市场与监管的拉锯?
就在“另类旅游”似乎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今年9月8日,海南省旅游委召集省内各大旅行社负责人举行了专门会议。会议指出,由于涉及“旅游”字样的注册需经旅游主管部门许可并交纳相应保证金,目前有一些从业者就打出咨询公司、俱乐部等名义取得注册,甚至是网站、个人等打着职业旅游顾问的头衔在未取得经营资格前,就经营“分手游”“激情派对游”等所谓“另类旅游”,将对此类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三亚旅游部门认为,这种旅游方式在标准、质量和风险防范等方面都没有保证,一旦发生伤害和投诉,对旅游市场秩序影响会很大,对合法经营的旅行社也不公平的。经调研,三亚市已发现有500余家从事旅游接待的公司是没有取得经营旅行社业务资格的。从7月1日起,三亚已查处了10家“黑社”。
三亚市旅游产业发展局有关负责人同时也表示,市场上出现此类现象,主要是因为三亚回头客日渐增多,不少回头客不满意团队游,所以这些以提供个性化旅游产品的公司,尽管地接价格高达数千元甚至上万元,仍然受到市场上一小部分游客的欢迎。
目前在三亚,在高端自由行游客增多的市场下,旅行社却一直没有相应的旅游产品推出。市场上出现的违规旅游从业者,却因为规模小,经营灵活等原因,及时跟进了新的旅游需求,并找到了宝贵的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