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消保委公布一份旅游景区的消费体验报告,显示总体消费评价的满意度为93.8%,但在环境、工艺品质量、门票价格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旅游消费体验:满意度93.8%
据了解,市消保委的此次消费体验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消费体验两种形式进行,调查内容涉及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安全、承诺兑现,景区门票的价格、秩序、卫生,景区的购物环境以及残疾人设施等方面的满意度。
调查结果显示,90.48%的消费者对景区的旅游消费环境印象较深。85%的被调查消费者认为,景区的服务质量、安全、承诺兑现等方面做得比较令人满意,而且环境卫生、社会治安和安全设施情况都不错。对于“观赏景区吃、住、游、乘、导购等全程有否出现拉客、宰客等强制消费行为现象”的问题,98.8%的被调查者认为未发现类似情况。就本次旅游消费体验,总体消费评价的满意度为93.8%。
不满意的地方是购物、停车、如厕
调查显示,16.8%的消费者对景区公厕设施及卫生状况不太满意。由于景区公厕数量极少和卫生状况不到位,令旅游消费者尴尬不已,成为旅游消费者反映的热点问题之一。另有29.2%的消费体验者对景区停车场的停车收费情况不太满意。主要原因是,景区停车场由于地域局限性致使停车场的占地面积太小,经常造成拥堵现象。有些停车场的管理也相对混乱,尤其对外地车辆超标准收费,解决服务纠纷不能正确处理等。
在购物环境方面,有30.7%的消费者对旅游景区周边的旅游商品质量及价格不够满意。集中表现为三种现象:一是“散”。景区周边的旅游商品所设摊(点)过于分散,难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旅游商品市场。二是“小”。旅游商品经营者往往采用小作坊或贩售的经营方式,起点低、规模小、纪念品制作工艺粗糙,无地方特色。三是“乱”。景区内外缺乏监管力度,导致相当的假冒伪劣商品和“三无”产品充斥景区周边,且价格虚高、质量低劣,尤其是盗版书籍随处可见。
反映比较强烈的还是景区门票价格和服务问题。调查中有61.3%的消费者认为旅游景点门票偏高,由此影响到旅游购物、餐饮和参与其他娱乐项目的情绪。还有30.8%的消费者对讲解员及地陪导游服务质量不太满意,主要反映景区讲解员及地陪导游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个别讲解员、导游在解说当地景观时停留在背书式的讲解层面上,未能使消费体验者从讲解和直观中感悟景区的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
给消费者和景点的一些提醒
在发布报告的同时,市消保委有关人士也提醒消费者,出行前最好先了解旅游公司是否提供舒适车型,随身带好旅途必备的药物和适当的衣物、食品。购买旅游纪念品时要理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另外,一旦有消费纠纷应向导游或旅游公司反映,也可以向旅游投诉热线或有关部门投诉。
(记者 汤桂平 通讯员 洪晓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