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与旅游密不可分
■旅游聚焦
原本是一趟开心的澳大利亚、纽西兰之旅,最终却因为购物点价格贵出普通商店4倍的问题,让游客和旅行社烦恼了5个月之久,东莞虎门石先生日前对记者爆出其购物之痛。而旅行社表示并无强迫游客购物。
买手信,基本是每个消费者出门旅游必做的事情。而旅游购物作为“无限”花费,在旅游产品的构成要素中可挖掘的经济效益的潜力最大,因此世界上许多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发展旅游购物。在不熟悉的城市,跟团出游该如何购物?如果在购物过程中出现问题,又该如何采取妥善的办法协商解决?
个案回放
游客购物点价格贵了四倍
今年4月17日,虎门的石先生参加了某知名旅行社的澳大利亚、纽西兰11天的团队。本次的线路行程非常丰富,可以说是将悉尼、墨尔本甚至新西兰美景一一打尽,这对于初出国门的石先生来说,看什么都新奇。其总共在购物点购买了包括牛初乳、羊毛、枕头等在内12万余元的商品。
他说,在行程的最后一日,石先生开始高兴不起来了,因为他看到同类商品,机场免税店的价格比自己在购物点买的便宜了数倍。例如,他购买的100元澳币一瓶的澳初乳,在机场免税店的价格是21澳币,价格差额达4倍;而700澳币的羊毛,机场免税店也只要210澳币。
旅行社并没有强迫参团者购物
该旅行社副总经理孙冲表示,石先生在当初所签订的旅游合同中已经表明了有多个购物点,旅行社并没有强迫游客购物。而只有在最后去新西兰的行程中,石先生等人主动要求去路旁的一购物点时,导游在征求其同意的情况下带其购物。对此,旅行社针对这一购物点并未写入合同的原因,做出对此处购买商品退还20%差额的决定,约1万元。
然而,此种补偿标准并未受到石先生的回应,石先生认为,旅行社应该帮其退还全部的购物货物,而不是只补偿部分差额,此后的近5个月时间,石先生采取了开车堵住营业部门口等过激方法,还一度被请进了警察局,这也让旅行社同时觉得有苦难言。
达人支招
要去商城或免税店扫货
记者根据众多旅游购物达人的意见,做出了以下总结:
一是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游客应该对此行所期望购买的大件物品进行规划,并提前通过网络、已经去过该目的地的朋友、旅行社相关人员咨询其品牌和大致价格幅度。而从日本成功购物归来的王小姐的购物准备值得推荐,即一问二查三打印:一是问相关朋友的意见,讨论好本次必买和可以买的物品;二是上网络查询相关价格和品牌;三是将产品的样式、当地文字的商标以及最佳购买地等打印出来,到时候按图索骥。
二是瞄准大型购物商城或者机场免税店。是在看到物品的第一时间赶快下手,还是货比三家呢?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自然是选择后者。而不少游客反映,旅途中并没有太多时间外出购物,这时候怎么办?记住你所看到的货品名称,然后一次性到大型购物商城搞定。此外,机场免税店也是很好的购物地点,特别在国外,因为机场的免税,其价格有时甚至比商场更为便宜。
三是分批购买。不错过任何一件心仪的产品,又不担心损失太多的方式,就是将喜欢的物品分期购买,不要在一家购物点全部搞定。
律师说法
关键在于是否强买强卖
针对双方的争执,广东明冠律师事务所的邱平旺律师则表示,根据相关法律和条例,所有商品的市场价格由买卖双方自由协定,允许自由浮动的,对于自由浮动的上下限并没有相关规定,目前双方争执的核心点在于,石先生在购物点购买商品时,商家以及导游是否有诱导或者欺骗其购买的行为,若有欺诈的行为存在,则可以起诉旅行社。但若卖方并无诱导行为,石先生仅为自身非理智消费行为,旅行社则无过错。
此外,针对石先生与旅行社在进行协商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堵门等妨碍他人正常生活和工作的不当行为,有可能会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石先生应该理性地依法申诉自己的权益。
业界意见
购物点一般比机场免税店贵5%-10%
据东莞某知名旅行社相关负责人透露,在澳大利亚,购物点都在商业区,不仅只对游客销售产品,本地人也会来购买,一般情况下价格大约贵在10%-20%,基本不会超过50%。针对广东地区的团队,其一般都会在原本的标价上给予合理的折扣,其与免税店的正常差额大约5%-10%。这种购物点的价格幅度也大多适用于欧美、日韩等国家。
比较价格之后再出手
那么,购物点的东西能不能买呢?哪些地方的东西才能买呢?旅行社相关人士也做了解释,购物点的东西要先看再买,昂贵的不买,珠宝首饰不卖,特色产品可以买,日常生活用品可以买。
在欧美、日韩等购物点,所有的产品确保没有假货绝对正宗,你可以选择购买一些当地特色的产品,或者在其他地方并没有的品牌等,比如说瑞士的钟表、澳大利亚的羊毛被,法国的香水等。但在东南亚、南美或者一些发展中国家,购物点有可能通过言语来“偷换概念”。如部分购物点在言语上告知游客,这是天然的宝石。但在其宝石的鉴定和所有的资料中,都显示此为后期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