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日流传的“申遗成功后,五台山旅游收入不升反降”的传言,五台山风景区政府称,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事实上,列入世遗名录后的两个月时间里,五台山接待中外游客118.9万人次,旅游收入达5.94亿,同比增长率达23.2%。
近日,一些媒体和网络上报道称,“山西五台山申遗成功一年多,旅游收入不升反降”,这种说法的依据是“2008年,五台山旅游进账14亿元,比2006年减少两亿元”。对此,五台山风景区政府旅游管理中心澄清说,首先,众所周知,五台山申遗成功是今年的6月26日,因此“山西五台山申遗成功一年多”的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至于“2008年,五台山旅游进账14亿元,比2006年减少两亿元”,五台山风景区政府旅游管理中心表示,这个数字是准确的,但是不应该作为五台山申遗成功后收入下降的佐证。一是时间不对,2008年五台山还没有成为世界遗产;二是2008年五台山旅游收入下降是受雪灾、“藏独”、地震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何况,当年受影响的不仅是五台山,全国旅游业几乎都处于低迷状态。
五台山入山管理处工作人员表示,自6月26日五台山申遗成功后,海内外游客明显增加,但不论是首次来的还是多次来的游客,其中不少是在五台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才把五台山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特别是几个双休日仅购票入山人数就超过万人。其中,京、津、塘、港、澳、台以及东南亚等地区的游客的增幅很大。据五台山风景区政府旅游管理中心统计,从6月26日至7月16日,仅仅3周,五台山就接待中外游客近20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20%以上;6月26日至今的两个多月里,五台山共接待中外游客118.9万人次,旅游收入达5.94亿元,同比增长率达23.2%。因此,“五台山申遗后,旅游收入下降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据统计,五台山2006年至2008年3年的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是:2006年接待人数335.8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16.79亿人民币;2007年接待人数333.5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16.68亿人民币;2008年接待人数281.0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14.05亿人民币。
五台山风景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五台山是中国极其珍贵的自然和文化景观,更好地保护五台山自然和文化遗产,是五台山申遗的初衷所在。为此,五台山作出重大努力,把高山闹市还原为清净佛国。而五台山入遗后的实践证明,加入世遗,不仅有利于更好地保护五台山,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经济效益。这位负责人表示,五台山今后将秉持“保护第一”的原则,正确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对五台山进行更加严格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