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中山陵是否应免费开放成为代表们关注的话题。中山陵园管理局局长王鹏善称,如果中山陵不收费,其他景点可能因此都会受到冲击,将影响打造南京的旅游强市、旅游大市形象。(8月28日《扬子晚报》)
每天门票收入100多万,一年就是3个多亿——如此巨额的门票收益无疑十分诱人,让人难以割舍。或许,在有关管理方看来,所谓“旅游强市、大市”,也就是门票收费、收入上的强市和大市——门票标准越贵、收入越多,才堪称强市大市,反之,门票越便宜收入越低甚至免费,便只能算是弱市小市了。
这样的“旅游强市观”,无疑片面狭隘,既不符合“旅游强市”应有的科学全面的内涵,也乖违于旅游事业本身发展的内在规律。正如有专家评价的,“目光有点短浅”,“仅是从景区自身利益来考虑的,而忽略了景区本身的社会价值”。这也就是说,旅游的“强大”,绝非单单是景区及其管理者一己私利的“强大”,而更是站在整个社会、公共利益角度,能让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其全面价值如文化人文价值、历史教育认识价值的“强大”。具体就一座城市而言,旅游上的强大,除了直接的门票收益多寡之外,更根本之处实际上还体现在:这座城市基于自身各种独特旅游资源和内在精神底蕴特质的充分丰富的文化亲和力、人文吸引力,以及相应的优质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能力。
其实,即使我们退一步——仅从经济、消费的角度来看待“打造旅游强市大市”,一味地专注于直接的门票收入、只知在这方面打主意,也是非常短视的。一座城市的旅游收益,门票只是极为浅表、有限的一部分,在此之外,旅游者生活所需的各个方面——如吃、穿、住、行等等,实际上均会为该城市带来不菲的潜在收益。以杭州为例,从2002年起,杭州将绝大多数西湖景点免费开放,此举令杭州每年直接减收门票收入2530万元,但其总的收益却不降反升,三年后,“景区管理部门增收经济收益逾亿元,并带动杭州整个旅游产业新增经济效益逾百亿元。”
最近,在国庆前夕,全国许多著名景点又掀起新一轮的涨价风。如此,绝不会让各地的旅游走向强大,而正像有专家指出的,“单一依赖‘门票经济’会让景区的发展之路越走越窄。”
(作者 若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