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旅游在线:专业旅游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 旅游资讯网 >> 旅游资讯 >> 正文

将“生态游”进行到底,莫使成为挂在嘴边的口号

作者:heppo    旅游资讯来源:旅游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9-8
 

    近几年来生态旅游越来越受人们欢迎。这不,8月4日《羊城晚报》报道:时值暑期旅游旺季,众多主打清凉牌的漂流广告以火热之势抢夺人们的眼球。作为最近几年兴起并大行其道的夏季旅游内容,2007年以来,广东的漂流项目以两年翻一倍的速度突破了40家,并以高速的吸金回报率继续吸引着投资者。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看似“自然生态”的旅游项目背后,生态隐忧不少。

    所谓生态旅游,世界银行环境部和生态旅游学会给出的定义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去了解环境的文化和历史,它不但不会破坏自然,而且还会使当地社区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得到经济收益。它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也就是说,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并且必须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即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地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

    然而,目前国内有不少地方打着“生态”名义的旅游,正沿着与此相反的方向进行。曾任南昆山十字水度假村总经理的陈旭军表示,“说起来自己也觉得惭愧!”有一次他带领林业部门的客人在南昆山景区内考察,吃饭时端上来的第一道菜竟是“野猪肉”,“这等于是打了自己一个耳光。”事实上,不少山区旅游景点甚至自然保护区,野味餐厅现在仍比比皆是。

    另外,“生态景区”内大兴土木之风也是一浪高过一浪。如在国外的生态景区,都刻意避免修建水泥路。相反,在国内,不少“生态景区”道路动辄修建四车道、六车道,还美其名曰:“考虑游客的便利性”。除了大规模地建造酒店外,卡拉OK、洗脚屋这些听起来很不“生态”的旅游设施,也出现在很多打着“生态”名义的景点景区。面对这种不生态的行为,难怪有专家直言不讳地指出,目前国内的生态旅游还处在概念炒作阶段,并非真正的生态游。近年来,虽然国内不少风景名胜区打出了生态牌,但实际上却忽略了对生态的保护。每到旅游高峰,生态旅游线路往往成为生态破坏的重灾区:人潮如涌,垃圾遍地,植被受破坏,动物被惊散……

    原生态不是不可以改变,不是不可以可以开发利用。但首先要尊重科学。也就是说,什么地方适宜发展什么样的植被,哪些人类活动会促进而不是阻碍生态的恢复,都是很有讲究的。如:被誉为“童话世界”的九寨沟,如今,由于上游和周边森林大面积砍伐,使这里原湖泊水位每年降低6-30厘米,致使黄龙钙华堤已开始退化、变色。如再不采取保护措施,这里的岩溶湖将会过早衰亡。又如,在九寨沟内大量建造宾馆,严重破坏了景观的自然氛围。目前,我国经济建设走的是以城市为中心向乡野扩张的路数,极易造成生态的破坏。而农村地区为了缩小与城市的差距,也在不顾一切地大兴土木,大搞人造景观,所谓的乡村游、“农家乐”,也在不顾客观条件去追“星”(星级饭店)。“硬件”上去了,“软件”却贬值了——农村最宝贵的生态资源被“现代化”蚕食、毁损了。

    其实,真正的生态旅游是一种学习自然、保护自然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单纯的盈利活动是与生态旅游背道而驰的。况且生态的破坏根本是人工恢复不了的。同时,生态旅游也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绿色产业,需要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多学科的论证,方能投产。需要认真研究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承受能力。否则,将对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干扰和破坏。期待各地能把环境教育、科学普及和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生态旅游核心内容,真正使生态旅游成为人们学习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大学校。别让生态旅游区沦为“生态隐患区”。 (刘纯生)


原创文章将“生态游”进行到底,莫使成为挂在嘴边的口号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旅游资讯网 原文地址:http://www.tripzx.com/Article/4310.htm
 
热点景区
旅游资讯排行榜
最近更新的旅游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