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作休整,我们继续沿水流追溯第三泄——千姿百态。不费周折,若干个小瀑布组成的“千姿百态”呈于面前了。此处水流较为平缓,涓涓细流似数为少女在一起嬉戏,夹带低吟浅唱、欢声笑语。相比第四泄的阳刚与雄壮,第三泄则要俊美与阴柔很多。
第二泄双龙争鹤与第一泄轻纱笼月则相对黯然许多,水流小,水势缓,让我们不禁失望。想来这是一个悖论,流水向来往低处走,越向下积蓄了越多的力量,喷薄了越多的雄壮,第一泄与第二泄是在始端,流水正在蓄势待发,也难怪其不如第四第五泄那样好看了。但人从来都是自下而上行走的,看到了第五泄、第四泄,难免期望值一泄高于一泄。这也决定了来看五泄注定会越走越失望吧。相通了这点,下山时,顺着水流的方向重新感受五个瀑布,就能体会出别样的感动来。
回程刚好搭上2:10分的班船,立于船边,看眼前重山后退,“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想起于耳畔,嘴里却唱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可惜我们坐的是大船。。。
D3 山水酿就的酒文化
第三天,忘记昨晚旅馆简陋的设施带来的不快,我们打点好背囊来到了柯岩风景区,依旧是买联票,依旧蹭导游,这次的导游是个幽默的上海中年男子,一口标准的沪语让身在异地的我颇感亲切。莲花座、云骨、越女春晓、乌毡帽亭等等等等,景观很多,但大都为人造,游玩当时颇有新意,但看过后即无甚多印象。加之在大雄宝殿听导游讲了一通释迦牟尼的成仙过程,后又被一个所谓峨嵋山上来的大师念了平安的经文,差点被拉去捐钱修庙,吓得三人落荒而逃,故对柯岩并无太好回忆,只有一处“镜水飞瀑”让我欣喜不已,小瀑高有
和柯岩连为一体的鉴湖景区让我感受到的是别样的绍兴的酒文化。终于坐上乌篷船(40块钱十来分钟,有点贵),三个女生嘻嘻哈哈地和船老大聊天,虽然听不太懂他的方言,但是听明白了远近闻名的绍兴黄酒用的正是这鉴湖的水酿造的,我们旋即注意起了这一湖碧水,湖很大,水碧清,阴阴的天空中不少云层压的极低,由浅及深,远处群山层叠,峰峦起伏,眼前好似一副巨大的水彩画,透明而慢慢地浸染开来。踏上葫芦岛,就闻到一股浓浓的花雕香味,寻味来到品酒馆,三个人一人要了一小杯黄酒,小啜一口,醇香甘甜,舌尖微辣,酒水顺势流下,胃中升腾起一股暖意,口中回味仍是淡淡的甜,比较于味道偏咸的绍兴菜,黄酒可真是我的最爱了。以前从未沾过黄酒,来绍兴前,我一直想象着,捧一碗热黄酒,坐在河边的酒家,要看对面戏台上上演正酣的社戏的惬意情景,虽然当下品酒的景象与此相差甚远,我仍甘之如饴。漫步在零星散落于鉴湖的四岛之上,来回走在各种各样的小桥上,我眼睛一直离不开的是鉴湖水,口中一直回味的是那一丝温甜。
杂记其他
绍兴与西塘
仓桥直街和我想象中的差不多,一条透着江南水乡风韵的老街,石板路,瓦房和台门。清澈的小河,披着青苔的石桥,家家户户挂着的红灯笼,让我误以为又来到了一年前去过的西塘。但当我们再便步个把小时后,我才感到,较之于西塘,绍兴大的多,也现代的多,仓桥直街只是绍兴的一角,一条受保护的历史老街,那里的人、水、店都有更多人工的痕迹,绍兴人已经不会在这种状态下居住了。而从这个角度讲,西塘更让我喜欢,它的状态更自然,民风更淳朴,人们毫不造作地在小镇上吃饭,洗衣,晒太阳。
绍兴的交通
绍兴的出租车便宜,5元起步费,市区内一般5、6元足够了,市区外的话就太远了。公车合算绍兴的公交车比上海破旧,但售票员大都是年轻女孩,态度都很好,也不很挤,这点让人心情舒畅。
绍兴的食物
在绍兴吃的三顿晚饭,两顿是在一家叫状元楼的餐馆,味道不错,但量很少很少,吃的几个肉菜里都有霉干菜,价格适中。而最后一顿是在仓桥直接的沈记酒家吃的,是开在私人家里的小饭店,没有菜单,看菜点餐,菜都很新鲜,量也足,相对便宜,三人两菜一汤,38元,也可能是当时我们饥渴已极,所有盘盏基本见底。另要推荐的是一个叫奶油小攀的小点,类似于蛋挞,但只要1元一个,入口微甜不腻,但底托是脆的,不如葡式蛋挞松酥。
绍兴的人
走在绍兴的街头,人们的步伐显然没有上海地铁里的人们那么步履匆忙,民风很淳朴,问路遇到的人都很热情。离开绍兴前有个小插曲,在城市广场旁的小河边我们看到一个妇女在浣洗毛巾,继而擦脸,浣洗、擦身、浣洗。。。就这样洗了近两个小时。且不论这个妇人是否有什么特殊情况,这个小插曲也能折射出绍兴人生活的悠然吧。
谨以此文记绍兴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