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名优特产:惠州梅菜,罗浮山酥醪莱,罗浮山百草油,罗浮山甜茶,东江糯米酒,南昆山观音菜,龙门竹笋。
福州西湖
四、福州西湖
福州西湖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是当时福州郡守严高建福州子城时,引西北诸山之水注此,遂成一湖,用以灌溉农田,因湖在子城之西,故称西湖。
五代时,闽王王审知扩建城池,将西湖与南湖连接,其子延钧称帝,在湖滨辟池建水晶宫(在今水关闸附近),造亭、台、楼、榭,在王府与西湖之间又挖设一条复道,便于携后宫游西湖。西湖成了闽王朝的御花园。此后渐成了游览区。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南宋宗室、福州知州兼福建抚使赵汝愚又在湖上建澄澜阁,并品题西湖八景:仙桥柳色、大梦松声、古堞斜阳、水晶初月、荷亭唱晚、西禅晓钟、湖心春雨、澄澜曙莺。
西湖公园系三个小岛组成,分别由柳堤桥、飞虹桥、步云桥、北闸桥边接而成。犹如三块翠玉镶嵌在碧水之中。园内长堤卧波,垂柳夹道。悦虹桥东,有建于唐代的开化寺,现辟为园林花卉和工艺品展列所。寺后宛在堂为明代闽中诗人傅汝舟的别墅,取诗名“孤山宛在水中央”之意命名,现为傅汝舟纪念堂。过步云桥到荷亭,林则徐在此为北宋李纲建祠,并架屋三椽,植桂,取李纲晚年住年桂斋而名。斋旁建林则徐读书处。夏日观荷,秋则闻桂,风景优美,怡然自得。北闸桥又称玉带桥,连接窑角屿,此处为全省展览中心,省博物馆拥有展品达10万件之多。林则徐逝世140周年之际,立铜像于馆前草坪上,凭吊瞻仰之人,四时不绝。
颖州西湖
五、颖州西湖
颖州西湖,又称汝阴西湖。是古代颍河、清河、小汝河、白龙沟四水汇流处。因阜阳地北魏以后称颍州而得名,为唐、宋、明、清历代名胜。 明代《正德颍州志》载:西湖“长十里,广三里,水深莫测,广袤相齐”。《大清一统志》云:“颍州西湖闻名天下,亭台之胜,觞咏之繁,可与杭州西湖媲美。”颍州西湖景色之美,四时俱佳,招徕不少文人志士出守颍州,更是文人墨客吟诗作画之旅游胜地。
颖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位于安徽省阜阳市城西处,北宋盛期与杭州西湖齐名,并称“杭颖”,为我国四大名西湖之一。颖州西湖座落在千里锦秀、渊源流长的颖洒之畔,是淮北平原一面中原明镜,璀灿夺目,令人向往。她兴于唐、盛于宋。有会老堂、清涟阁、画舫斋、湖心亭、宜远桥等十数处建筑,并有菱荷十里,杨柳盈岸,久为游人憩游胜境。风景区内有众多历史人文内容,文坛巨子晏殊、欧阳修、吕公著、苏轼等先后任颖州知府,给西湖留下了众多诗篇。有诗赞曰:“菡萏香情画舸浮,使君不复忆扬州。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后欧阳修终老于此。
欧阳修由扬州移知颖州,尤喜此湖,有诗赞曰:“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不复忆扬州。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后欧阳修终老于此。苏轼曾在诗中将颍州西湖与杭州西湖相媲美,“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可见,颍州西湖在古代确为天下西湖之冠。但后来由于黄河泛滥,清嘉庆后,湖面逐渐淤塞。西湖被泥沙填平,昔日美景,已不复存在。今存有会老堂并欧阳修石刻像等遗物。而今在当地人的努力,西湖又重现风采。
新建设的复古建筑和现代游乐设施及景点,运用对比、衬托、对景、借景等手法,主次分明,具四季佳景。北湖风光自然,水面开阔,清莹澄澈。湖岸柳绿桃红,苍松翠柏,湖中缀满菱荷,碧波荡漾。人与自然,相映成趣生辉,汀州所建亭、榭、楼、阁,上下成趣;九曲清涟,坐落其间。
碑林是颖州西湖重要景点之一,建筑面积19958平方米,建有碑林、碑廊、百龙亭、欧苏双亭、七峰塔、书画展馆、八仙过海、十二生肖等大型工世石雕,形成规模庞大且具徽派风格的古朴典雅建筑群,供游人观赏,另设有宾馆、餐厅、商场、游艇等西套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