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江出土的一块元代石雕文物,就证明元朝之前多少年里,洪江古商城已成为湘黔边境的大商埠,其繁华程度远远超过犁头嘴(即今沅江路)。
今时月色依旧,但她很近又很遥远……古商城以亘古的守望姿势,演绎着尘缘!
明嘉隆之际,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之初,古商城就进入了富得流油的年华。洪江犁头嘴就已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物资交易、集散市场,店铺林立,作坊成片,成为沅江上最重要的港口商埠,有“汉口百羊千猪万担米,当不了洪江犁头嘴”之说。洪江已可与汉口、朱仙、景德、佛山比肩,成为湘西南扼守湘、滇、黔、桂、粤、鄂、川物资集散通道的商贸重镇,被称为“七省通衢”。明清以后,洪江商贾云集,临水就市,依山开店,千帆竞发,荣华飞扬。清康熙二十六(1687)年,文人王炯在他的《滇行日记》中有“烟火万家,称为巨镇”的记载,其时“商贾骈集,货财辐辏,万屋鳞次,帆樯云聚”,“川楚之丹砂、白蜡,洪白之胶油,木材之坚美,乘流东下达洞庭,接长江而济吴越,连帆大舳衔尾而上……南连桂林,西趋滇黔,利市三倍……俨然西南一都会。”
洪江古商城以集散桐油、木材闻名于世。当时,西南山区的木材、桐油、药材、土纸由洪江经水路外销。早在古楚吴之争时,洪江就是楚国有名的桐油产地,清咸丰时,仅“洪油”一项每年输出量为20万担,值银百余万两,运至镇江、上海转销海外市场。贵州和湘西的木材也从洪江集散,成为皇宫、富宅的上等栋梁之材。从沿海运回的食盐、布匹、百货则散往湘、黔、鄂、桂、滇边远山区。因为在洪江的身后有上海和江南沿海一大片广阔市场,西南需要的百货也必须从这里集散。因此洪江是淘金者的乐园,创业者的天堂。
在专家的眼里,时空穿墙而过,月光清风漫卷,无论前世今生,让她一起呈现。
洪江古商城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复杂,文化内涵尤为丰富。专家于是说“洪江古商城是中国近代商业发展的一个标本。它的辐射面之广,建筑群保存之好,在中国十分罕见,在世界商业史和建筑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