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旅游在线:专业旅游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 旅游资讯网 >> 国内旅游 >> 湖南旅游 >> 正文

放歌千里大瑶山

作者:heppo    国内旅游来源:旅游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9-18
  ,与汉族和睦共处。另一类是“过山瑶”,散居在岭东林区高山峻岭间。十二姓瑶人被迫从千家峒逃离后,便各奔前程,分别进入广西、湖南、广东、贵州,千里跋涉,一无所有,全凭勤劳的双手,开荒劈岭,栖身山头,耕种数年后,土地贫瘠,又得迁徙,瑶歌相传:千里开田来就水,万里抛心来就山,吃了一山又一山,背起竹蒌把家搬。这就是过山瑶的来历。

    青山绿水之间,云雾缭绕深处,几声狗吠,荷一支猎枪,腰挎一把柴刀,或背一背篓,服装鲜艳异常,在山间打猎、种包米、采山果......这便是过山瑶生活的真实写照。当然,现在生活在瑶山里的瑶人已成了山林的守护者。

    一到龙虎寨,我便感受到浓浓的瑶家风情。悬挂在瑶家灶屋上方黑乎乎木炭般的“腊肉”,是盘王留下的怀念;从母鸡妈妈羽翼下探头出来的是刚出生的小鸡宝宝,大的和小的同时瞪着圆溜溜的眼睛望着你,只不过有一个是警惕的,有一个是好奇的。而八九岁的半大小子坐在狗上纵“狗”驰骋,也无须吃惊,这是瑶家独有的“恋狗情节”。我们到达要落脚的一户瑶家的吊脚楼时,这家的主人做田还未回来,门却不锁。据说,这里的民风极正,瑶胞出门,走得再远,去得再久,也不锁门闭户。黄大哥把我们带的礼,买的鸡鱼往墙上的木钩上一挂,说,不管他,我们先去转山。谁知,这一挂,却是有讲头的。原来,这挂袋子是饶有风趣的瑶家待客的典型礼节。客人到了瑶家,只要把随身携带的袋子往屋墙上的挂钩上一挂,就表示要在这家用餐。不用事先说明,主人自然会留客人在家里用餐。如果不懂这规矩,老把袋子等物放在身边,主人就以为你还要到别处去,吃饭的事往往落空。果不其然,当我们在山上转了一大圈回来后,主人家早已准备好一桌丰盛的瑶家饭菜。

    按瑶家的风俗,客人是由家里最年轻的姑娘接待,若客人留宿的话,还把她们的闺房让给客人。吃饭时,由她为客人斟酒添饭,主人则频频向客人夹菜敬酒。在瑶家,金黄厚实的腊肉被奉为待客的上品,主人会热情地把大块最肥的腊肉夹给客人。黄大哥悄悄对我耳语,不管喜欢不喜欢都要接受,这样,主人才会高兴。吃瑶菜,瓜箪酒是绝对少不了的。随着一声声“咳丢瓜箪”(瑶话,喝瓜箪酒),客人不必拘束过谦,只管开怀畅饮,这样,主人认为客人看得起瑶家,会越发高兴,备加亲热。顺便说一句,在岭南的这段日子里,走到哪里,都是天天瓜箪酒,顿顿有腊肉。有道菜令我难忘,看上去像干豆角,很鲜美,吃下去,瑶嫂才告诉我,那是蚯蚓。并说,过去他们很苦,养的一些鸡和蛋舍不得吃,要换油盐日用品,要想吃点荤,就上山挖蚯蚓。饭后,热情大方的瑶妹站在门口唱起歌来,但是,这歌绝不是单单唱给你听的,而要你和她对歌。我当然没有那机智,在众人的哈哈大笑中很是尴尬。晚上,安排住宿,这家的瑶嫂对我说,你是远方来的客人,我家太烂(意思是比较破旧),邻居家是新楼,去他家住。我客气地说,不必了,这里很好。可瑶嫂执意不允,黄大哥说,去吧,入乡随俗。于是,我跟着瑶嫂出门,出了门才知道,我的天!到这邻居家居然要翻过一座山头。

上一页  [1] [2] 


原创文章放歌千里大瑶山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旅游资讯网 原文地址:http://www.tripzx.com/guoneilvyou/hunanlvyou/112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