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楼阁蔽松棂,此日谁人问六经。
尽在水声山色里,年年芳草逼人青。
百泉轩是书院的绝佳之境,朱熹、张 sh 等名人山长都曾寓居于此。张有诗为证:流泉自清泻,触石短长鸣,穷年竹根底,和我读书声。佳境留人,我建议弟弟在此休息一会。弟弟点头同意,并开玩笑说:“莫非兄长有意接过朱张衣钵?”我忙挥手作答:“为兄愚拙无知,只怕当二老的侍僮也不够格。”兄弟俩大笑。弟弟接着又向我发难,指着悬联“教同化雨绵绵远,泉似文澜汩汩来”说:“想听听兄长对上联的见解,我说下联。”我回答说:教育工作只有如同春风化雨一般绵绵不断,才能影响深远。弟弟首肯,接着他说下联是描写轩内的文泉,汩汩不尽似学海文澜源远流长。
走出百泉轩,弟弟便宣告我们的书院之旅到此结束。还在古迹楹联匾额碑刻中神游的我的思绪,难免有些恋恋不舍。弟弟拍拍我的肩膀说,书院占地面积21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7200余平方米,院内楹联满目,匾额成堆,碑刻如林,要想仔细欣赏并考注溯源,那非一日一时之事。今天我们走马观花,就等于是第一次拜认了这位名师,要想学到他的学问还须来日方长。
经书院后门爬上岳麓山,只见爱晚亭下游人如潮,停车坪内小车挤挤,与书院的清静氛围大相径庭。低头俯看秋阳覆盖下的千年学府,它象一位饱经风霜睿智的长者,柱着一根闪着幽光的龙头拐杖,满目慈祥微笑地在眺望着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