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售票员指的小路口往巷子里走,不出几步,就发现右手边的斜侧有高出的红墙。我和梓兰急忙紧走几步,一座金碧辉煌的庙宇就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了。我们俩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了。上个学期上诗经楚辞课的时候,听杨雨老师跟我们描绘陶公庙的样子,我们都还以为是个破烂不堪的小庙,无人管理,岌岌可危。却没想到此刻,我们面对的是异常宏伟的建筑。陶公庙立在高高的台阶之上,站在它的脚下,我顿时觉得自己变得非常渺小。陶公庙的修缮得到了比较充分的重视,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庙会,除了正殿之外,有很多处地方都在工程建设当中,正抓紧修复和完善着,所以还有些不对外开放的地方。这个始于六朝的古庙也同许多湖南文物一样,沾染上了现代人的手笔,不过,还是非常具有艺术价值。
宫殿一般的气势,高出尘世的风度,又让我大呼过瘾,这次的游玩选择又是超级正确的。陶公庙与我从前所看惯了的那些寺庙有一个本质上的不同,就是它是一个道教的庙宇。与佛教的严谨氛围和阵势铺开的形式不同,这里展示出的,是一种真正仙风道骨的清高之气。庙是向上拔高的,仿佛正是道教渴望自由飞升的意旨体现,给人一种仰视的高度和距离,让我的心不自觉地就生出景仰的感情。大殿门前的香炉也装饰得十分精美,宝塔式的炉身,在檐角系着小小的钟形铃铛,随风轻响。
正殿内部还分出了几个小殿,供各类的求神人的不同需求。最大的一个殿堂,大概就是供奉关公的财神殿了吧。和梓兰讨论了一番关于关公为什么被奉为财富的象征的问题,我这个财迷心窍的小孩也还是忍不住拜了拜关老爷。呵呵。财神殿前厅,是一片比较大的空地,四周围的墙上画满了古代各种孝子的故事。我们饶有兴趣地看着。有不少是我们曾经听闻过的故事,其中的据梓兰说还有被鲁迅先生当作过反面教材的。的确,古人对于孝道的某些思维是今人无法接受的,许多因为守孝道而做出的残害下一代的举动,就为我们所不齿。对于孝道的尊崇,也应当是符合人性的,并不是说可以无视生命的价值,完整的生命就没有什么尊低贵贱之分。而古人的那种盲目和愚钝,还是不可取的。
想了很多东西。有些是无法表达出来的。抬头的时候,又看到了一小方蓝天和畸峭的屋檐。不知为什么,我尤其喜爱各式各样的屋檐,无论到哪里游玩,我都要把镜头对准屋檐,特别是在物体掩映之下的檐角,有种特殊的美感,越是逼仄的环境,小小的晴空,我看到屋檐的时候,就越有自由的冲动,好想冲破樊笼,飞向外面的世界。梓兰总是说我想太多了,可是我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思想。
从大殿里出来,突然发现右手边的围墙之外是一条小型的运河,两岸有一些树木作为陪衬。突然觉得这里不像湖南,一点也不像。少了很多的蛮劲,反倒有一种清幽自在的流畅感。依旧是走在无人的风景之中,心情却比在汨罗好很多很多。再一次站在陶公庙的脚下,我高举双手,仰望着蓝天,在原地快乐地转了一个圈,好象整个世界也都被我带进了喜悦之中,有了完全解放的轻松自在。
坐了不知多久的车,一路上和梓兰计划着明年暑假的旅游安排,越来越期待了。想想也真贪心,今年去日光城的计划都还没有实施呢,就已经想到了明年的事情了,这日子过的,还真的越来越有大学的滋味了。
回到熟悉的长沙火车站,突发奇想地又坐上了202,决定绕远路去步行街吃晚餐。从来没有坐过改道后的202从火车站去步行街,没想到路途竟然如此遥远。很庆幸的是,我们又欣赏到了长沙繁华美好的一面。车子往东塘方向开,那里似乎是长沙建设得最好的地段,道路两边的建筑透着浓郁的大城市气息,似乎到了这里,才真正是我当初想象中的长沙,非常大气,有很强烈的时代风格。梓兰说,有一种走在上海的小街上的感觉。尖锐的色调,造型各异的楼群,丰富的街景,真让我有种应接不暇的喜悦。突然很想进一步了解这座城市,了解它华丽或是低俗的方方面面。对长沙的感情,终于不只是陌生和厌烦了。我果然是脱离不了城市诱惑的人。
漫长而疲惫的一天,更是充实而享受的一天。今天的旅程完全值回票价,即使被晒得体无完肤,还是乐得心甘情愿。我的行走,还在继续,不知是哪一天,我才会有停歇的意愿。或许在未来,但绝对不是明天,因为我的心,还牢牢地被延伸的前路所牵引着,等待我去发掘更多美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