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这些中间产品催生了“两舱”价格“松绑”,“两舱”票价管制时代的结束,实际上是对市场现实的追认,是民航价格改革中的突破。
此前,国内航空公司的国际航线“两舱”价格已经开放。2004年,民航局开始对省、区内航线及部分短途航线实行市场调节价,取消旅游航线及独飞航线票价管制下限。
“价格改革”等于“涨价”?西南管理局上述人士表示,放开“两舱”票价,不能单纯地解读为可以涨价或者打折,这从长远来说,这是市场成熟的标志。当然,从国内的情况看,两舱价格长期偏低,涨价会成为大势。
国际上航空公司“两舱”和经济舱的价格相距甚远,通常头等舱价格为经济舱的8-10倍,英国航空公司(British Airways PLC,简称“英航”)头等舱的价格更是达到了经济舱的8-12倍。
涨价,正在成为当前“后管制时代”民航业内的一致共识。
民航资源网专家韩涛撰文表示,“两舱”自主定价之后应该提倡涨价而非降价。原本固定的“两舱”价格使经济舱承受了过多的成本压力。“两舱”价格的上涨,在成本相对固定的情况下,经济舱票价将会卖的更加便宜。例如,在商务航线上提升两舱价格,在旅游航线上降低经济舱价格。
在国航和东航涨价之后,截至目前,其余航空公司尚未跟风,其中多数选择暂时观望。某区域航空公司表示,对于“两舱”的价格调整还处于研究阶段。
与此同时,厦门航空有限公司(Xiamen Airlines Ltd.,简称“厦航”)则表示调整方案会参照国航标准。由于国航的头等舱座位较多,因此,国航标准如何制定非常重要。国航此次只是选择43条航线作为试点,而不是大规模执行市场价格,也是其慎重表现。
另外三家民营航空春秋航空有限公司(Spring Airlines Company Limited)、上海吉祥航空有限公司(Juneyao Airlines Co.,Ltd.)、奥凯航空有限公司(Okay Airways Company Limited)亦未表示会上调“两舱”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