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园区即景区,商务即旅游”理念
今年4月28日,国家旅游局授予苏州工业园区首个 “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称号,该示范区所包含的区域为园区内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 “园区即景区,商务即旅游”——园区商务旅游的发展已成为区域转型升级、引领二次创业的重要推手;同时,该示范区的成功创建,在国内有效诠释了“商务旅游”的概念;在传统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以及实现行业增值、向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转变过程中,将会起到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园区,作为古老苏州这片热土上一个新兴的“工业园”,她是如何与苏州旅游联系起来,并且成为苏州旅游的“洋名片”,而且获得全国首个“商务旅游示范区”的殊荣?当我们揭开其中的奥秘后不得不让人赞叹:16年的时间,“工业园”不仅走出了一条现代旅游新路子,还再次向世人展示了自己“双面绣”绝技与特色。
古城屏风后面的璀璨风景
诠释商务旅游新概念
苏杭之所以被人并称天堂,一个重要原因是名胜古迹、风景园林多而且美。杭州主要以湖山胜,苏州则主要以园林胜。的确,苏州有着太多太多的旅游资源,虎丘、拙政园、留园、沧浪亭、山塘街、平江路、周庄……仅仅这些满是古老风韵的东方杰作就值得人们流连不已。
商务旅游是以包含政务、商务、文化等在内的广义商贸活动为主要目的,在主要活动的基础上,与会务、展览、考察、观光、购物、饮食、娱乐、养生、度假等活动相结合的一种商务增值的旅游形式。
如果说苏州古城的周边有一扇美丽的屏风,那么,这扇屏风却怎么也藏不住园区的风景——经过16年的发展,园区已经从一个单纯的工业园发展为全国商务旅游示范区了。
提到园区,不少人可以连珠炮似地说出她的一些“特产”:金鸡湖、李公堤、科文中心、时代广场、摩天轮公园、独墅湖高教区、生物纳米园、中新生态科技城、阳澄湖半岛、重元寺等等,可谓不胜枚举。
在园区,科文中心这颗“新月珍珠”注释着园区乃至整个苏州的文化属性;相邻的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展会数量近年来快速增长,成为衡量苏州城市国际化和旅游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幸福“摩天轮”的转动,则转出了“洋苏州”的精彩人生;圆融时代广场的世界第一500米巨型天幕,已成为苏州市民与游客共同仰望的视觉盛宴;横跨金鸡湖的李公堤,在夜晚璀璨灯火照耀下,宛如天堂街市;拥有“十大全国之最”的重元寺,则吸引了海内外信徒前来参拜。
记者了解到,园区旅游作为苏州大旅游格局中的重要板块之一,近两年投入了上百亿巨资,将其打造成为与苏州古城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现代都市休闲旅游新去处。高起点的规划,大手笔的投入,带来了园区旅游业的超常发展。
2009年,园区接待旅游人数已经突破550万人,增幅在全市名列前茅。从园区目前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诸要素建设情况看,为了满足市民、游客的就餐需求,区内餐饮设施成批涌现,诸多美食名店的落户让园区成为了人们外出就餐的热门去处。在住的方面,目前已经入驻园区的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集团达8家,已建或在建的经济型酒店有近10家。这一切,都为园区发展商务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
“园区的硬件条件和软件配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金鸡湖的夜景呈现出了当代清明上河图的意境,”难怪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发在参观完园区后感慨:“园区即景区、商务即旅游。”园区用16年来的开发建设经验,生动地诠释了“商务旅游”的全新概念。
“工商旅居”跨界融合
丰富商务旅游内涵
园区商务旅游示范区形成了集“工业、商业、旅游、居住”为一体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商务旅游产品体系:以工业为基础、以商务为支撑、以旅游为平台、以居住为动力,跨界融合、联动发展。
园区工业科技资源以其鲜明而突出的产业特色和实力,成为商务旅游活动不断发展的源泉和基础。截至2009年底,世界500强企业中共有79家落户苏州工业园区、投资项目125个、投资上亿美元项目101个、 10亿美元以上项目6个。
工业科技的强势发展带动各类商务活动在园区蓬勃展开,同时诸如综合保税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国际科技园、中新生态科技城、生物纳米园、创意产业园、创意泵站、沙湖动漫园、服务外包产业园等,不仅是先进的工业科技载体和平台,同时也成为丰富的商务旅游产品资源。
园区商务资源独具特色,推动各类商务活动向活跃化、多元化和规模化趋势发展。如近年在园区举办的第26届金鸡百花奖颁奖典礼、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环金鸡湖马拉松赛、沃尔沃高尔夫公开赛等。
园区商务建筑容量达505万平方